醫療常識★運動拉傷他隨手灌這種飲料「配藥」 大解黑便竟害胃出血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吃藥配錯飲料,代價恐怕不小!門診就有一名民眾喜愛戶外運動,假日又愛在家小酌幾杯,日前就在喝酒時,隨手拿起醫師開立的NSAIDs類止痛消炎藥就吞,原本是為了緩解運動拉傷的疼痛感,沒想到卻突大解黑便,嚇得趕緊就醫治療,醫師診斷是胃出血,全怪酒精與藥品的交互作用。

為什麼酒精不能跟藥品併服?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這是不少人常問問題,因為酒精(乙醇)進入人體後,會透過體內的乙醇去氫酶及CYP450酵素代謝成乙醛,而乙醛是一種毒性物質,除了引起頭痛、心悸、嘔吐、宿醉,也有致癌的風險,乙醛須再透過酵素(乙醛去氫酶)代謝成乙酸,最後形成二氧化碳與水,排出體外。

問題在於,一旦飲酒時併用抑制乙醛去氫酶的藥品,可能影響酒精在體內的代謝,導致乙醛堆積,發生臉部潮紅、噁心、嘔吐、頭痛等類戒酒反應。

另外,藥害救濟基金會強調,CYP450酵素同時也是人體內藥品代謝的主要酵素,酒精也會抑制或誘導CYP450酵素;因此,當酒精與藥品併用時,可能會導致藥品在體內的代謝被抑制,增加藥品血中濃度,提高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和增強藥品毒性的可能。

另一方面,長期飲酒也可能誘導CYP450酵素生成,促進藥品代謝,導致藥品血中濃度下降,因而無法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此外,也可能使藥品較易轉換成毒性代謝物造成肝損傷。

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除了影響代謝,酒精與具中樞神經抑劑作用的藥品併用時,也可能發生協同(synergistic)的效果,增加中樞神經抑制的不良反應,比單獨用藥的影響更大,嚴重時可能有意識障礙、呼吸抑制等致命的風險。

哪些藥品會跟酒精發生交互作用?藥害救濟基金會列舉,包括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可能會增加腸胃道出血風險;鴉片類止痛藥,會增加呼吸抑制的風險;中樞止痛藥,會增加長期飲酒者肝毒性風險,甚至造成嚴重肝傷害。

另外,還有鎮靜安眠藥、抗憂鬱藥、降血糖藥、抗癲癇藥、心血管用藥、抗凝血劑等,也都可能衍生健康風險或影響治療效果。藥害救濟基金會說,服藥期間飲水不飲酒,才能避免不良反應發生的風險,若一旦發生不良反應,建議回診就醫。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陳鈞凱專欄】最新戀愛「地雷」你中幾個? 台女最在意前任、台男煩經濟

台灣「8加零」新紀錄達成! 陳時中拿大芭樂盼一路「樂」下去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冬末春初是天氣容易變化的季節,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老年人普遍存在動脈硬化問題,如遇寒冷空氣襲擊,便會全身血管收縮、血流阻力增加,一旦心臟負擔加重,很容易導致冠狀動脈痙攣,誘發心肌梗塞。 心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堪比癌症,而血管老化正是造成心腦血管疾病的元凶之一。相反地,如果能讓血管變年輕、提升...

閱讀詳情 »

台灣為亞洲第1個立法實施生產事故救濟之國家,也是世界上少數涵蓋所有生產事故的不責難救濟制度,衛福部首次出刊生產事故救濟報告,從101年試辦迄107年6月,共受理494件申請案,補助427件,總金額4億1551萬元。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指出,衛福部於101年開辦「鼓勵醫療機構辦理生育事故爭議事件...

閱讀詳情 »

你每天的睡眠充足嗎?科學家認為,睡眠不足會永久性地傷害DNA,並增加罹癌風險。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睡眠不足會降低DNA的自我修復能力,可能導致遺傳性疾病的發生。這是首度針對睡眠不足使基因遭受影響的研究。刊登在《麻醉雜誌》(Anaesthesia)。 帶領研究的是香港大學麻醉學系博士 Siu...

閱讀詳情 »

傳統脊椎手術缺點在於傷口大、出血多,脊椎與肌肉筋膜損傷多、感染率高,術後恢復期長,且置入骨釘有很大風險,位置稍有不對恐導致癱瘓,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公布亞洲第一例ROSA機器人成功案例,改善1名腰椎滑脫的婦人長期腰痠腿麻、走不動的困境。 該名60歲婦人近1年來,腰痠腳麻症狀越來越嚴重,就醫檢查結果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