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運動拉傷他隨手灌這種飲料「配藥」 大解黑便竟害胃出血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吃藥配錯飲料,代價恐怕不小!門診就有一名民眾喜愛戶外運動,假日又愛在家小酌幾杯,日前就在喝酒時,隨手拿起醫師開立的NSAIDs類止痛消炎藥就吞,原本是為了緩解運動拉傷的疼痛感,沒想到卻突大解黑便,嚇得趕緊就醫治療,醫師診斷是胃出血,全怪酒精與藥品的交互作用。

為什麼酒精不能跟藥品併服?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這是不少人常問問題,因為酒精(乙醇)進入人體後,會透過體內的乙醇去氫酶及CYP450酵素代謝成乙醛,而乙醛是一種毒性物質,除了引起頭痛、心悸、嘔吐、宿醉,也有致癌的風險,乙醛須再透過酵素(乙醛去氫酶)代謝成乙酸,最後形成二氧化碳與水,排出體外。

問題在於,一旦飲酒時併用抑制乙醛去氫酶的藥品,可能影響酒精在體內的代謝,導致乙醛堆積,發生臉部潮紅、噁心、嘔吐、頭痛等類戒酒反應。

另外,藥害救濟基金會強調,CYP450酵素同時也是人體內藥品代謝的主要酵素,酒精也會抑制或誘導CYP450酵素;因此,當酒精與藥品併用時,可能會導致藥品在體內的代謝被抑制,增加藥品血中濃度,提高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和增強藥品毒性的可能。

另一方面,長期飲酒也可能誘導CYP450酵素生成,促進藥品代謝,導致藥品血中濃度下降,因而無法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此外,也可能使藥品較易轉換成毒性代謝物造成肝損傷。

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除了影響代謝,酒精與具中樞神經抑劑作用的藥品併用時,也可能發生協同(synergistic)的效果,增加中樞神經抑制的不良反應,比單獨用藥的影響更大,嚴重時可能有意識障礙、呼吸抑制等致命的風險。

哪些藥品會跟酒精發生交互作用?藥害救濟基金會列舉,包括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可能會增加腸胃道出血風險;鴉片類止痛藥,會增加呼吸抑制的風險;中樞止痛藥,會增加長期飲酒者肝毒性風險,甚至造成嚴重肝傷害。

另外,還有鎮靜安眠藥、抗憂鬱藥、降血糖藥、抗癲癇藥、心血管用藥、抗凝血劑等,也都可能衍生健康風險或影響治療效果。藥害救濟基金會說,服藥期間飲水不飲酒,才能避免不良反應發生的風險,若一旦發生不良反應,建議回診就醫。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陳鈞凱專欄】最新戀愛「地雷」你中幾個? 台女最在意前任、台男煩經濟

台灣「8加零」新紀錄達成! 陳時中拿大芭樂盼一路「樂」下去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爽爆新聞網/記者林建鋒/台中報導 台中38歲陳小姐上班時,不慎被車床貫穿右手第三和第四指基部,導致肌腱和骨頭外露,更形成一個乒乓球般大的洞口,雖然指骨幸運未受損,但周邊手部軟組織缺陷嚴重,考量是患者的慣用手,醫療團隊決定「以皮補皮」,取左側腹股溝處的「游離旋髂淺穿通枝」後重建「補洞」,術後不僅順利恢...

閱讀詳情 »

【記者羅蔚舟/中科報導】 近來疫情趨緩,有健身習慣的消費者紛紛回到健身日常,打造「健康、魅力、時尚」的瑪麗安頂級生技會館於11/15正式開幕,現場貴賓雲集,歡迎中科社群一起用舞蹈運動體塑後疫新生活。大台中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王至亮表示,現在人的工作壓力大,運動會促進大腦多巴胺的釋放,達到改善情緒、增...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自購的莫德納疫苗,再一批今(18)日下午運扺台灣之後,就全數到貨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在疫情記者會宣布,第十批採購Moderna疫苗115.038萬劑,將於今日下午抵達桃園國際機場,本批效期至2022年1月24日,「這樣一來就全到貨了」,這也是今...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指揮中心「限時」開放已接種AZ第一劑的18歲以上民眾自由選擇混打BNT或莫德納疫苗,今(18)日上午10點開放意願登記後,已經有22.8萬人搶上網登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進一步宣布預約也採限時制,將於11月19日上午10點至下午4點開放預約;預定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