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過度雷射 除痘疤反致皮膚發炎變黑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鳳凰花開,畢業在即,剛踏入社會的新鮮人首先面臨的就是「面子」問題,為了快速解決臉部困擾,部分人選擇以醫美療程改頭換面,但醫師提醒,接受醫美療程可別操之過急!曾遇一名社會新鮮人,就診時臉部發炎、反黑,甚至有組織液滲出,一問之下,原來她為了求職體面處理痘疤,竟然在一週內接受多種雷射治療,使肌膚一傷再傷,成了大花臉。

收治該個案的開業診所院長戴文瑛醫師指出,這位新鮮人跟朋友合購便宜的飛梭雷射,術後痘疤沒改善,臉部反倒嚴重紅腫、發炎,又經醫美業務人員遊說接受淨膚雷射,想做即時補救,沒想到臉部皮膚色素沉澱、變黑,組織液從中滲出,幸好求診後給予體內外同步修護療程,個案約半年後已恢復膚況,只留下淡淡疤痕。

常見的醫美過度治療,可分為雷射及針劑注射。戴文瑛說明,雷射療程的原理是「先破壞再建設」,如果重複接受兩種同樣的雷射波長,易造成皮膚熱傷害,出現紅腫、脫屑、過敏,甚至反黑、組織液滲出;表皮遭破壞還可被修護,但患者若再接受化學性換膚或做臉,受到酸類刺激,傷害將直達真皮,使皮下血管增生、反覆發炎,導致「發炎後的色素沉澱」。

戴文瑛表示,人體角質層的正常代謝週期約28天,但隨著年齡及角質破壞程度,代謝週期也隨之拉長;建議兩種雷射療程之間應間隔3星期,皮膚敏感者則延長至4-6星期。

至於針劑注射,同一部位應避免在短時間內重複注射不同填充物,一般注射後3個月,皮膚組織跟填充物可融合地最自然,如果這期間注射其他材質填充物,容易讓免疫系統不穩定的人發炎、紅腫、過敏。

戴文瑛提醒,無論接受哪種醫美療程,事前都必須跟專業醫師討論曾做過哪些療程,注意時間間隔,針劑注射後不過度做臉部按摩;雷射後盡量使用純天然、不含香料、安定劑及防腐劑的保養品,也避免使用含酸類、酒精類等刺激性的保養品。自己做好把關工作,就不用擔心過度醫美讓「面子問題」惡化!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948

相關推薦

  圖片翻攝自myhealthylifeguide,下同 大多數人使用漱口水漱口,但它的發明其實有更多用途! 其實在19世紀時,漱口水是用來當作防腐劑使用, 真是想不到吧? 漱口水還有以下超強用途: 1.讓你的腋下氣味清新 你可以使用漱口水去除汗臭味了。簡單地倒在棉球幾滴在你的手臂輕輕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很多女性都希望擁有淨白透亮的無瑕肌;然而,買了一堆保養品,卻可能不見效果!民眾使用了不安全的保養品,造成肌膚傷害的情況時常發生,因此「妝品安全」是選購美妝品的首要條件。專家強調,不是擦了標榜美白的保養品就會讓皮膚變白,更要注意產品所含的有效美白成分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21歲洪同學,下背痛以為是脊椎側彎,經過半年整骨、拔罐,病情卻愈來愈嚴重,就醫診斷為僵直性脊椎炎;但他治療斷斷續續,又害怕藥物副作用,結果脊椎嚴重沾黏,一度暴肥30公斤。 脊椎沾黏活動受限 收治個案的彰化秀傳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林泓科指出,該患者起初以為是脊椎側彎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臨床上,每千名新生兒中,就有8至10位罹患先天性心臟病,部分引起原因不明,但部分則是媽媽在懷孕初期受到病毒感染,或因使用藥物導致;開業診所心臟專科醫師金仁福指出,先天性心臟病又分為發紺型心臟病、非發紺型心臟病及阻塞型心臟病等三種,若胎兒能透過早期心臟超音波檢查診斷,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