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過敏兒注意!衛福部調查誘發氣喘5大過敏原曝光 第一名非塵蟎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過敏兒為數眾多,氣喘更是其中的最大威脅,不少人為了避免誘發氣喘,總是想盡辦法要在日常生活當中離過敏原越遠越好,但你知道,在台灣,名列氣喘的前5大過敏原及刺激物是什麼嗎?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排行榜上頭號殺手是「病毒感染」,第二名才是一般人熟知的「塵蟎」。

國健署2017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NHIS)發現,國內未滿12歲兒童,氣喘盛行率為5.6%,而引發氣喘的過敏原及刺激物前5名依序為:「病毒感染 (56.7%)」、「塵蟎(44.5%)」、「氣溫急遽變化(42.7%)」、「空氣汙染(24.6%)」、「冰冷食物(21.6%)」。

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表示,過敏性疾病是國人常見的疾病之一,而過敏就是當人體與過敏原接觸後,引發體內免疫系統過度反應,造成過敏症狀的產生,常見的過敏性疾病包含:氣喘、過敏性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等,其中氣喘急性發作時,嚴重可能造成呼吸困難甚至致命的危險。

不只這5大過敏原或刺激物要避開,吳建遠說,其他常見還有蟑螂、花粉、寵物毛屑以及二手菸、三手菸等。尤其,氣喘患者平時可能沒有明顯的症狀,但不代表已經痊癒,一旦碰觸環境隱藏感染、刺激物或過敏原等,便可能誘發嚴重的急性發作,因此氣喘患者平時應多注意並遠離環境中隱藏的氣喘誘發因子,才能保護自身有效控制氣喘不發作。

至於如何控制過敏原?國健署進一步提供3個小撇步,可有效防治過敏原,遠離氣喘危機:

1. 遠離過敏原,維持居家環境清潔:由於塵蟎為一般家庭最常見的過敏原,且塵蟎常生長於枕頭、棉被、床墊、絨毛玩具中,為預防及控制氣喘:
(1) 定期清潔居家環境,每1至2周用熱水清洗寢具並曝曬於陽光底下。
(2) 不堆放絨毛玩具或擺放地毯,防範塵蟎的生長。

2.拒絕周遭菸害:抽菸產生的煙霧對於氣喘病患而言也是刺激性物質,當吸入煙霧就非常有可能引發氣喘,因此當氣喘病患周遭親朋好友有吸菸習慣時,應勸告吸菸者戒菸或自行遠離吸菸者,以免引發病患氣喘的可能。

3.外出戴口罩:氣喘病人對空氣中的汙染物質較為敏感,因此外出建議配戴口罩,可避免吸入空氣中粒狀汙染物質引發氣喘。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不管打疫苗沒千萬別掉「肉」! 研究曝風險:肌肉流失免疫力就降低

健保鎖定9萬思覺失調症病人 「乖乖打針」醫院可領每人最高1500元獎勵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愛滋防治傳出「雙重」好消息!疾病管制署今(30)日公布最新數字預測,國內新通報感染人數已經連續4年出現下降,2021年截至11月24日為止,新通報感染人數為1139人,與2020年同期相比下降11%,今年預估總體新通報感染者人數可維持在1250人以下;另一個好消息...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連續第26天「加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下午公布國內僅新增5例COVID-19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這5例皆為男性,且有3人屬於完整接種疫苗的突破性感染。 莊人祥說,今日新增5例境外移入...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因應傳播力驚人的南非新變種病毒「Omicron」來勢洶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經拍板恢復讓青少年接種第二劑的BNT疫苗,不過最讓人擔心的心肌炎副作用怎麼辦?指揮中心今(30)日下午也公布國內最新統計,迄今共有23名、12到17歲青少年接種後出現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的情...

閱讀詳情 »

記者李振麟/新北市報導 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洪嘉均醫師 近期《菸害防制法》修正案議題討論熱烈,由媒體民調報告指出,超過7成民眾同意提高禁止吸菸或購菸年齡至20歲,支持禁止於特定場所(如半戶外開放空間之餐飲場所等)吸菸,表示多數民眾認同修正草案內容,希望減少菸品帶給人民的傷害,不過除了法規限制外,最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