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台灣新感染愛滋連4年下降 年輕化趨勢止住了!30歲以下大降逾6成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愛滋防治傳出「雙重」好消息!疾病管制署今(30)日公布最新數字預測,國內新通報感染人數已經連續4年出現下降,2021年截至11月24日為止,新通報感染人數為1139人,與2020年同期相比下降11%,今年預估總體新通報感染者人數可維持在1250人以下;另一個好消息則是,愛滋年輕化趨勢似乎已經被止住,30歲以下感染者降幅比起最高峰時已大降6成。

世界衛生組織(WHO)自1988年起訂每年12月1日為「世界愛滋日」,疾管署今年以「戰勝愛滋,分享愛」為主題拍攝宣導影片,請來奧運拳擊國手黃筱雯代言,鼓勵民眾要正視愛滋議題、勇於接受愛滋篩檢,若感染愛滋病毒也應及早接受治療、達到病毒量測不到的狀態,下午首映。

疾管署署長周志浩表示,國內這幾年的愛滋通報都以10%的速度在往下降,這是好的現象,尤其台灣去年也達到WHO訂定2020年要達成「90-90-90」的目標(90%感染者知道自己之感染狀態、90%感染者有服藥、90%服藥之感染者病毒量達測不到),現在更要往下一步的「90-93-95」邁進。

不過,周志浩說,目前國內每一年還有1千來位朋友感染愛滋病毒,尤其去年尚有1300多人, 讓他一直放在心上,也十分不忍心,因此,國內防治愛滋的腳步不會慢下來,提醒民眾一定要遠離毒品、清潔針具、安全性行為之外,更要自我篩檢,並創造友善環境,去除歧視。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強調,國內愛滋新增通報在2017年達到最高峰,當年度就有2508人感染,所幸之後連續4年下降,今年截至11月24日為止,新通報感染人數為1139人,預估到年底約1250人左右,不但比前一年下降11%,跟最高峰的2017年相比更下降多達一半,全是透過政府跟民間的努力,讓愛滋防治有成。

羅一鈞進一步指出,外界常關注愛滋年輕化勢趨,但過去這幾年,30歲以下族群已經是防治效果最顯著的一群人,從2017年最高一年就有1244名、30歲以下民眾感染,降到今年的444人,從最高峰已經下降6成1左右,比起其他年齡層,降幅最大,雖然他們還是感染人數最大的族群,但逐年已在下降。

疾管署提醒戰勝愛滋的4道防線:

第1道-安全性行為:落實性行為時,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及水性潤滑液。

第2道-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PrEP):感染風險族群在暴露於感染愛滋風險前,透過服用藥物,讓體內有足夠的藥物濃度以預防愛滋病毒感染,保護效果可達90%以上。

第3道-定期篩檢愛滋:可藉由疾管署提供之多元篩檢管道,包括自我篩檢或匿名篩檢,鼓勵有性行為者,至少進行1次篩檢;有無套性行為者,每年至少進行1次篩檢;若有感染風險行為(如多重性伴侶、合併使用成癮性藥物、感染性病等) ,每3至6個月篩檢1次。

第4道-及早治療,控制病毒量:診斷即刻治療,使感染者維持在病毒量測不到狀態,可預防透過性行為傳播,亦大大降低社區傳染風險。

更多相關資訊,可透過疾管家[email protected]於12月1日上線的「性健康友善資源地圖」或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查詢。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高嘉瑜遭家暴 衛福部驚揭全台「經濟、性、跟騷」3暴力全上升

健保鬆綁藥品給付! 12月起異位性皮膚炎、消化性潰瘍拿藥更方便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菸品形式越來越多,除了傳統香菸之外,還有電子煙、加熱式菸品,不少青少年被誤導,以為新興菸品不會危害健康,但專家警告,加熱式菸品與傳統紙菸一樣,除了容易上癮,還有更多毒性及致癌物質。 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解釋,加熱式菸品介於傳統菸品與電子煙之間,主要由菸草柱、支撐器、充電器3部分...

閱讀詳情 »

愛抓小GG,小心衛生問題造成急性龜頭包皮炎!4歲的洋洋這幾天跟父母抱怨小便時疼痛,因此前來門診就治。據了解,洋洋自3歲起戒除尿布,不過這些天來卻連連抱怨解尿時疼痛,甚至偶而痛到尿不出來。經爸爸幫洋洋洗澡時發現,洋洋包皮紅腫有輕微分泌物;媽媽也注意到最近他常常有搔抓下體的動作。 收治洋洋的書田診所小...

閱讀詳情 »

91歲的徐阿嬤日前突然呈現無意識狀態,且雙手彎曲、不停顫抖,經緊急送醫處理後,漸漸恢復意識,並可與家人交談,醫師安排24小時心電圖檢查,發現原來是心搏過慢所引發,經裝設心臟節律器後,患者再也不用煩惱因心跳過慢而昏迷了。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許楹奇表示,一般成年人在休息狀態下,正常心跳範...

閱讀詳情 »

生活型態及用眼習慣的改變,使得近視成為現代人從小就必須面對的健康課題。目前各級中小學每學期都會安排視力檢查,一旦發現近視,就應該由專業眼科醫師評估後,進行作息調整、注重視力保健、配戴眼鏡,或是使用睫狀肌鬆弛劑 (散瞳劑)等常規治療方式。 眼科醫師莊宗憲表示,散瞳劑目前是國內眼科醫師最常用的控制近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