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遠距監控心電圖 揪出心房震顫防中風

遠距監控心電圖 揪出心房震顫防中風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台北一名61歲的李先生,三年前開始有心跳快速、呼吸不順等症狀,甚至曾在開車途中時發作,險些昏迷,所幸未發生意外。一年多前再次感到不適而前往急診就醫,但接受心電圖檢查後卻顯示一切正常,遂轉介至馬偕醫院。

經門診轉介,李先生接受遠距居家照護的「心電圖遠距照護服務」,當一有心悸、胸悶、呼吸短促或頭昏等不適時,就可使用隨身型心電圖機上傳心電圖,由護理人員監測異常數值並致電關心,提供所需的護理指導,安排提早回診追蹤、調整用藥等服務。

收治病例的馬偕醫院心臟內科洪崇烈醫師表示,李先生接受心電圖遠距照護服務四個月後,即確診罹患心房震顫。心房震顫是心臟節律異常中最常見的疾病,亦為最主要發生中風的心臟疾病,平均百人中就有一位罹患心房震顫,隨著年齡增加,罹病比例愈高。心房震顫除了造成病人心悸、胸悶、頭昏等不適,更可能導致心臟衰竭、腦中風等多項併發症。

洪崇烈醫師指出,過去診療此類型病人的困難點大多在於無法早期或即時判斷病因,若能隨時追蹤病人心電圖,就可早期診斷介入治療。心電圖遠距照護服務不僅讓容易判別出偶發型心房震顫病人,有效進行早期治療外,對於有上述不適症的病人,可運用隨身型心電圖機上傳心電圖,由護理人員監測異常數值並隨即致電,提供所需的護理指導,安排提早回診追蹤、調整用藥等服務。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98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腕隧道症候群已漸漸成為文明病,主要是因手腕、手指等過度使用所造成,部分則為疾病造成的傷害;彰化秀傳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黃麗文指出,通常多好發於40至60歲的民眾,包括上班族、家庭主婦、電腦族,甚至糖尿病、洗腎患者等都為腕隧道症候群的高危險族群。1名48歲女性,平時在工廠當作業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藥物一大把、不想吃!外表看起來很健康,應該不用再吃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調查HIV一線用藥反應不佳的226位疑似治療失敗的病人,結果發現,176人產生抗藥性病毒,比率高達77.9%。專家提醒,按時吃藥,才能遠離HIV抗藥性。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醫事檢驗師吳詩敏指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東南亞登革熱疫情拉警報!根據疾病管制局國際監測資料顯示,東南亞今年有好幾個國家的登革熱疫情都要高於往年;該局指出,由於東南亞為我國歷年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主要國家,最近要前往當地旅遊經商的民眾,應小心防範,避免感染。疾病管制局表示,新加坡、泰國、柬埔寨、寮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為能幫助精神病友穩定情緒,署立台南醫院特地開闢開心農場,透過種植蔬菜的方式,幫助病友轉移注意力,加強人際互動,達到減緩症狀的效果;台南醫院精神科代理主任張訓誠表示,病友們相當喜愛到開心農場工作,透過勞動的確提升患者日常的各項功能,連社區內的病友們都主動加入,相當熱鬧。經由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