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遠離沉默殺手大腸癌 定期篩檢不可少

  大腸癌發生人數連續11年盤踞10大癌症之首,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統計資料顯示,發生人數從民國95年開始攀升,每年罹患人數約1萬5千人;死亡人數約5千700多人。

  國健署自民國99年全面推動大腸癌篩檢,近10年來標準化發生率自104年起已連續下降2年!相較105年與104年的數據,發生率下降約4%,透過篩檢發現的早期癌(0期及1期)可高達9成4;而及時接受治療,5年存活率高達8成5。

  許多民眾誤以為只要腸胃道沒有不適,也沒有血便等症狀,就不需做篩檢。但大腸癌初期通常無症狀,等到症狀出現時病況相對複雜,尤其好發於50歲以後,國健署提供50至74歲的民眾每2年1次免費的糞便潛血檢查,民眾只需要將採便管帶回家,使用採便棒在糞便上來回沾幾次放入專屬的套管後,再送至符合健保特約的醫療院所就可進行檢查。

  國健署署長王英偉指出,經證實糞便潛血檢查可以篩檢早期發現癌前病變(大腸瘜肉),切除後可以降低死亡率。台灣大學團隊分析癌症相關資料庫,顯示50至69歲符合篩檢的民眾已降低死亡率達7%,成效顯著。現階段國人的篩檢率為4成,而男性大腸癌的篩檢率比女性低。

  想要遠離大腸癌,基本之道就是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國人愛吃的燒烤肉品,因高溫(溫度超過100度以上)烹調的過程中易有多環芳香烴類(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致癌物質附著於食物表面。因此,國健署建議民眾做到以下3點: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一、早預防:

  天早晚1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量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1掌心、堅果種子1茶匙),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次運動至少維持10分鐘、每周至少5天、每周累積達150分鐘的中等費力身體活動,或75分鐘的費力身體活動,並控制體重。

二、早發現:

  民眾應定期篩檢。採便前不須限制飲食或使用灌腸。如有腹瀉、生理期、痔瘡流血、肛門傷口流血,請擇日採檢;採檢後即刻送回醫療院所,若暫時無法送醫療院所,請將檢體冷藏在冰箱。

三、早治療:

  如果篩檢為陽性個案,請至醫療院所接受大腸鏡確認診斷,並定期追蹤,配合醫師治療。

相關推薦

依據定義,視幻覺是在白天清醒時,看到不該看或不存在的人、動物或東西,可能是視覺系統在年老退化過程中出現的自然現象,也可能是神經興奮劑引起的作用,或僅僅是錯覺;而在失智症逐漸盛行的時代,失智患者及未達失智的輕度認知障礙民眾,都可能在自然情況之下出現視幻覺。 雖然失智者有可能出現視幻覺,但一般而言還是...

閱讀詳情 »

免疫療法為許多無藥可用的晚期癌友開啟最後一線生機,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共擬會議開會決議,除了通過8種癌別的給付標準,預估可適用人數約1300人,但礙於經費有限僅先匡列「8億800人」,因此將採「取號」制度因應,最快4月、最慢6月可以上路。 健保署去年核准晚期黑色素瘤免疫療法給付,但卡在藥價協商...

閱讀詳情 »

許多人喜歡敷面膜來保養、改善膚質,但面膜該怎麼挑、怎麼敷才對?敷錯又會如何?聖仁皮膚科鄭嘉琪醫師表示,適當使用面膜可以幫助補充皮膚所需的營養成分,但若敷太多、敷太久都可能加重皮膚負擔,甚至可能使臉部皮膚出現紅腫癢等過敏症狀,得不償失喔!  不少人喜歡使用面膜來保養皮膚、穩定膚況,但敷面膜時該注意哪些...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一語道破早睡早起的優點。然而,現代人生活繁忙,到了晚上,常常為了加班或是看電視打電玩而延遲上床時間,隔天早上自然無法精神飽滿地早早起床。科學家們建議,早晨若是能夠與雲雀一同早床,將可以期待會有個更快樂、更有成效的一天。如果是早起的女性,將不太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