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遠離產後痔瘡煩惱 微創、止痛新趨勢報到

遠離產後痔瘡煩惱 微創 止痛新趨勢報到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產後痔瘡煩惱 術後疼痛引心慌

痔瘡是肛門常見的疾病,也是許多媽咪產後困擾之一。婦幼診所醫師鍾雲霓表示,懷孕婦女因寶寶的重量,肛門血管長期承受巨大的下壓張力,以及許多血液注入的壓力,導致血管快速鬆弛,故容易形成痔瘡。目前臨床除了保守治療外,也可進行外科手術切除。然而與痔瘡症狀相比,許多患者往往更害怕的是術後傷口可能帶來的疼痛。

外科微創新趨勢 傷口小有助術後復原

鍾雲霓醫師指出,以往傳統手術將痔瘡視為一團贅生的團塊,故在進行手術時,便會大範圍的割除團塊組織,犧牲較多的肛門粘膜與部分括約肌肉,有時也可能產生肛門失禁和狹窄的後遺症;而目前微創痔瘡手術,聚焦於痔瘡根本的老化血管問題,在不傷害肛門粘膜與括約肌狀態下,以微創手術抽離痔瘡組織,最後再貼回黏膜。相較之下不僅傷口小,降低後遺症機率,也將術後恢復期從傳統手術的一個月大幅縮短為一星期。

新型長效止痛藥 提升術後生活品質

影響患者術後生活品質的關鍵,除了傷口照護外,另一大重點就是止痛。鍾雲霓醫師說明,目前臨床痔瘡手術的術後止痛方式,除了口服、嗎啡類藥物外,也有長效止痛藥作為治療新選擇,因其設計為七天的緩釋劑型,注射藥效不僅維持較久,使用時的副作用也比較小。綜合上述微創手術與止痛新趨勢,也為有產後痔瘡困擾的媽咪帶來福音。

緩解痔瘡不適 培養健康生活習慣

鍾雲霓醫師提醒,如要預防痔瘡惡化、緩解症狀不適,除了前往門診治療外,培養正確生活習慣也十分重要。在飲食方面,每日應多吃蔬菜與高纖飲食,並攝取足夠的水分預防便秘;此外也應培養運動習慣,避免久坐不動;洗澡時可採取局部溫水坐浴,或以蓮蓬頭沖溫水3至5分鐘,幫助患部血液循環,舒緩症狀不適。面對痔瘡,只要用正向心態積極接受治療,就能遠離難言之隱的煩惱。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85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國內黑心食品連環爆,日前一名28歲許小姐,害怕用到黑心保養品,上網爬文發現豬皮的膠原蛋白豐富,具有美白、保濕效果,她隨即到市場買了一塊豬皮,清水洗乾淨後,用果汁機打成汁直接敷臉,結果臉部皮膚發炎紅腫,癢到前往皮膚科診治。收治患者的開業皮膚科醫師徐常捷表示,該女認為保養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入冬首波冷氣團下周即將報到,氣象局預估北部氣溫下探13度,不少民眾開始揪團吃麻辣鍋、薑母鴨;不過,牙科醫師提醒,若吃完發覺牙齦出現紅腫熱痛,甚至出血的症狀,可能是有牙周病,應盡快至牙科治療,而本身有牙周病者,最好少吃刺激性食物,以免引發急性牙齦炎。國人習慣冬天吃鍋取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4年前,王木發被診斷罹患舌癌第4期,當時醫生告訴他,若不治療恐怕來日不多,他決定立即接受治療,住院半年內,切除了舌頭及大部分的淋巴結,拔了10多顆牙齒,又做了電療、化療等,回家後只能透過胃造口管子灌進,但市售管灌營養品費用昂貴,於是和老婆一起製作天然的管灌飲食,也造福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很多老人常會有記憶突然開始變差,漸漸的腳步也開始不穩,甚至伴隨有尿失禁的症狀,大部分在初期會被當成是老化的正常現象,或認為是失智症(例如阿茲海默症 ),但其實有可能是俗稱腦積水的「水腦症」;醫師提醒,水腦症若置之不理,症狀日漸嚴重, 不但會失去自我照顧能力,甚至容易反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