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遠離空氣污染防過敏性鼻炎中醫大研究登胸腔醫學期刊

爽爆新聞網記者鄒志中/台中報導

空污與過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的疾病息息相關,細懸浮微粒(PM2.5)會對人體的呼吸道造成危害;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若嬰兒在母親懷孕後期到出生後一年,暴露於過高的PM2.5空汙環境中,就有可能產生過敏性鼻炎的疾病。這項公衛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胸腔醫學期刊》,在台灣環境變遷影響下,此一健康議題備受社會大眾關注。

遠離空氣污染防過敏性鼻炎中醫大研究登胸腔醫學期刊

據了解,這項名為“PM2.5在妊娠及嬰兒時期的暴露對小兒過敏性鼻炎的影響”研究成果,是由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黃彬芳教授、鍾朝仁助理教授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部林于婷醫師及牙科部口腔顎面外科施皓醫師團隊合作完成,發表在新出刊的國際知名期刊《胸腔醫學期刊》(THORAX; The THORAX is the #5 most-cited respiratory system journal, with an impact factor of 10.844)。

遠離空氣污染防過敏性鼻炎中醫大研究登胸腔醫學期刊

黃彬芳教授表示,此項研究應用高解析度的衛星混合模型,結合嬰幼兒及母親懷孕期居住地推估每日PM2.5暴露的平均濃度值,並透過大數據分析2005至2011年間出生於台中市的14萬名嬰兒,研究結果顯示,在懷孕第30周到出生後第52週,過敏性鼻炎的發生與暴露於PM2.5的濃度上升呈顯著正相關。

黃彬芳教授說,空氣中存在許多污染物,其中漂浮在空氣中類似灰塵的粒狀物稱之為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目前已有多篇國際期刊證實細懸浮微粒(PM2.5)會對人體的呼吸道造成危害。

林于婷醫師臨床經驗指出,可能在PM2.5的環境暴露下,母嬰體內的抗氧化、免疫調節、內分泌系統等出現難以平衡的情形,而影響鼻黏膜的生長成熟期,進一步激發了過敏性鼻炎的產生。

一般來說,過敏性鼻炎是鼻腔內黏膜的發炎反應,患者常會有鼻塞、鼻子癢、流鼻水、打噴嚏等等的症狀,雖然不是致死性的疾病,但會造成生活品質降低的情形,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影響睡眠品質、在校學業的表現及職場上的競爭力。

遠離空氣污染防過敏性鼻炎中醫大研究登胸腔醫學期刊

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合作團隊研究地域主要是在空汙較嚴重的亞洲地區,以大規模連續性的數據來呈現,其結果指出細懸浮微粒(PM2.5)可能也是導致小兒過敏性鼻炎的一個成因,影響的關鍵時期可能從懷孕末期到出生後一年間,該團隊希望藉由此發現可以降低過敏性鼻炎形成的機會,建議孕婦及兒童當戶外PM2.5濃度高於世界衛生組織(WHO)所訂之標準:即24小時平均濃度25μg/m3時,應盡量減少從事戶外活動,以期降低敏感族群如孕婦與兒童暴露於空氣汙染中,特別是PM2.5,為以確保民眾的健康,進而減輕醫療及社會經濟負擔。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新增個案僅1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公布國內新增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例本土及5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新增的案16044是因其他原因就醫,採檢後確診,目前已啟動醫院及社區調查。 案...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李文成 韓羽婕 羅偉哲 李新琳 /台北報導 國產的高端疫苗昨首日開打,卻驚傳一名陸姓網路專欄作家打完疫苗後,今(24)日上午發生身體不適,到院前死亡,引發關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上主動說明,目前掌握其初步有心肌梗塞的可能性,不過確...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面防堵Delta變異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4)日再公布加嚴措施,要求自8月27日零時起(航班抵台時間),入境旅客一律只能搭乘「防疫車輛」前往檢疫處所,不得再自行駕車前往。 指揮中心下午公布國內新增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例本土及5例...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還在痴痴等何時能打到第二劑AZ疫苗的長者,有好消息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4)日證實將開始安排一部分疫苗給第一批已到時間點該施打第二劑的高齡者使用,且會跟縣市政府合作,針對高齡者做服務,不必一定要自己上網預約。陳時中更說「8月底一定會有疫苗進來」。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