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適度重訓有助於延緩骨質疏鬆 醫:存骨本要趁早

適度重訓有助於延緩骨質疏鬆 醫:存骨本要趁早

【NOW健康 林芊聿/宜蘭報導】1名藍姓女物理治療師6年前因不慎絆倒致手部橈骨骨折,就醫同時意外發現自己罹患骨質疏鬆症,經醫師建議後開始治療,近年來除了藥物治療,同時每天施行徒手核心肌群鍛鍊,近期檢測發現骨質密度並未隨年紀繼續下降。羅東博愛復健醫學科醫師何春生表示,阻力運動能刺激骨骼生成,建議骨鬆患者能養成每周2至3次的運動習慣。

 

由於本身擁有醫療背景,藍女深知在骨折復原後除了藥物治療,亦需配合運動與調整生活習慣,因此每日力行徒手核心肌群運動:棒式、深蹲和直膝抬腿20至30分鐘;工作生活間,只要能爬樓梯就不搭電梯,不論是前往病房照護病人或是為病人進行物理治療,都提早出發步行前往,另外假日休閒不時與先生出遊爬山、野外踏青,迄今仍不間斷地維持運動習慣。

 

運動習慣持續維持4年,藍女也遵循醫囑每年持續骨密檢測,近期她發現自己的骨質密度數值未降低,醫師證實,患者因年紀與甲狀腺亢進所造成的骨質疏鬆,在積極治療下已有效延緩疏鬆程度。

 

何春生指出,骨質疏鬆症可分為原發性骨鬆和續發性骨鬆,前者因年紀漸長或女性停經後所導致,後者則是因內分泌問題(如甲狀腺亢進)、血液疾病、自體免疫疾病、藥物因素(服用類固醇)等因素產生,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和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都是高危險群,年長且同時罹患慢性病者,結合2項以上危險因子,尤須注意。

 

何春生說明,年紀不是造成骨鬆的唯一原因,常被忽略之服用特殊藥物、腦中風和慢性病者也需密切篩檢追蹤。他表示,適當的阻力訓練能夠刺激肌肉骨頭生長,因此骨鬆患者平常除了有氧訓練,還要搭配中等強度的阻力訓練,同時鍛鍊關節和肌肉,預防2次骨折的發生。

 

何春生解釋,增強肌力不僅能夠提升患者緊急應變能力,譬如跌倒時能快速反應,適當的阻力訓練還可減緩骨鬆症的進程,患者可能也不會僅因為提重物、趕著過馬路等日常行為跌倒導致骨折發生,減少日後醫療照護與失能的風險。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歡樂迎新春,過敏也來湊熱鬧。過年飲食不節制、作息不正常,不少病患過敏發作,像是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中醫師建議,透過夏季「三伏貼」、冬季「三九貼」的方式,能夠有效改善過敏症狀。刺激性飲食 蕁麻疹發作中醫師蕭育真表示,蕁麻疹是因免疫細胞太過活躍,釋放出大量的組織胺,導致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快收假了!無論大人或小孩,不管是開工還是開學,一想到要重返回工作崗位,精神就開始出現不濟,甚至會感到緊張、焦慮、憂鬱,不斷地回想假期裡的美好時光,當心這可能是染上長假症候群了。假期愈長發生頻率愈高 開工當日最明顯開業醫身心診所院長楊聰才表示,人是規律作息的動物,許多人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人口老化指數最高的萬華區,常有因意外事故(車禍、跌倒或高處墜落)造成手腳麻、四肢乏力甚至癱瘓而就醫的民眾,這些患者們都有共同的「脊髓損傷」問題。脊髓受傷位置越靠近頭 四肢受影響範圍越廣脊髓包在脊椎骨(脊椎管)裡面,連接著通往身體四肢的周邊神經,大腦的訊息會經由脊髓到周邊神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