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遲緩兒治療 把握0-6歲黃金期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一些從小在動作平衡、器官功能、語言溝通上有發展遲緩、落後情形的幼童,臨床上顯示,若能早期發現、診斷並治療,把握0-6歲接受早期療育的黃金期,可以延緩動作遲緩狀況,甚至促進拿湯匙、盥洗、如廁等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

一名現年5歲的小弟,出生第2天經檢查患有癲癇,6個月時開始接受職能、物理、語言療育,目前雖然頭部、眼球、吞嚥及肢體動作、口語能力仍尚未能隨意控制,需要配置各種輔具,但小弟對周遭環境的理解已進步到2歲以上的程度。

台北市衛生局醫護管理處處長劉越萍表示,發展遲緩兒療育的項目包括職能治療、物理治療、語言治療、心理治療等,專業醫療團隊會針對發展遲緩兒的獨特性提供療育治療。

據台北市衛生局101年度統計,因發展遲緩接受療育治療的服務量以職能治療佔最多(36%),「職能治療」是由醫療專業人員與家長之晤談、測驗、評估與瞭解孩子的狀況後,針對孩子的需要提供適當的療育,包括精細動作訓練、輔具諮詢及使用訓練、口腔動作訓練及感覺統合治療。

北市聯醫職能治療師黃俐貞建議,對於一些需要輔具的孩子,家長除了選擇適合的輔具,在家中營造適合孩子學習、發展的有利環境,更是孩子學習的重要條件。家長可藉孩子的生活經驗,引導其模仿練習生活自理能力,如進食;並與孩子一起學習正確使用輔具的方法,學習初期多鼓勵孩子,增進其喜好與信心,以及提供孩子整體配合的醫療服務、家庭生活、學校教育,可促進孩子發展。

台北市衛生局呼籲,家長如果擔心孩子的動作發展跟不上其他同齡孩子,需經醫師徹底檢查確定原因,一但發現疑似或確定發展遲緩,就應儘速前往設有早期療育部門的醫院接受療育!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32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常見於老年人因骨鬆發生的手腕橈骨遠端骨折,治療方式不再像過去單純包著厚重石膏,不僅治療時間長,還必須承受長時間石膏固定引起腕關節僵硬等併發症的風險;近年來「鎖定式鋼板」的治療趨勢,能縮短這類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的恢復期,更提昇治癒力。許多老年人跌倒時以手掌支撐地,造成手腕橈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根據衛生署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癌症已蟬連三十年排名第一,而且也經常發現有高齡八、九十歲的老人家罹癌;在臨床上,就有一名家住彰化的九旬老嫗,因罹患罕見「總膽管癌」,導致出現腹痛與黃疸症狀,經由到署立彰化醫院以金屬支架疏通膽道後,目前不適症狀已獲改善。署立彰化醫院肝膽腸胃科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大陸H7N9疫情繼續延燒,國內防疫準備持續進行,不過,國光生技突然發出聲明稿,不滿衛生署邀請另一家基亞生技參加疫苗會議,因此,拒絕出席。對此,衛生署相當低調,只說,將與國、內外業者持續交流,交換意見。國光生技董事長詹啟賢指出,國光生技以國人健康為前提,不出席會議並不代表不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台中市一名45歲女病患,外表美貌、身材姣好,一年半前,發現罹患零期原位乳癌,連續進行兩次切除手術,去除各約20%乳房組織,但發現並未切除乾淨,由於患者擔心失去女性特徵,不願再切除乳房;結果在中國附醫接受治療,經由乳房重建手術,才讓她脫離「少奶奶」風險。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