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選緘症的孩子 應試權應平等

選緘症的孩子 應試權應平等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選擇性緘默症並不少見,卻極少人了解。選緘者自在時很正常,但一焦慮就當機、有口難言,身體凍住、僵住,甚至陷入恐慌。常見的典型是在家多話,卻在校不語,判若兩人。每140位孩童便有一位選緘,愈早幫助愈易痊癒,但卻常因不了解、忽略,而延續至青少年、成人,衍生懼學、社交焦慮、憂鬱等。

選擇性緘默症 首次應考方式圓夢

2017年會考,患有選擇性緘默症的小皮,得以在原校模擬考位置應考,創下台灣特教史首例,否則將科科零分。甫出版的台灣選緘者自述第一本書《不說話的女孩:雖然我們有選擇性緘默症,但是有話想說》提到,作者無法口試、筆試也會凍住、暈眩,幸而以繁星考上夢寐以求的科系。

在大學考招制度的爭議中,特殊孩子的媽媽擔心的不是「考得好不好」或「有沒有鑑別度」的問題,而是「能不能考」、「考上後能不能念」。其實,資源稀少不只發生於偏鄉,特殊孩子學習之路也很坎坷,因此考出同樣的分數,背後的意義卻不同。如同肢障、視障等,隱形的情緒障礙同樣需要調整考試和上課方式,才有機會求學、圓夢。

教育制度因材施教 應考方式因人而異

升學或許微不足道,而制度的支持意味著「仁愛灌溉著每一位對世界感到好奇的孩子」。即使是簡單的制度微調、特殊措施,都有超乎想像的力量,請給特殊需求的人們一點機會,發覺自己也能夠做到的欣喜是火苗,感受到環境的友善是炭,可以點燃暗夜中的希望之光。

「我們都一樣,不論可不可以說話,不論有什麼樣的生命課題,都可以愛人與被愛,這是生而為人的天賦。」期盼在台灣,不管任何表達方式,書面、口語或輔具,每個人都有機會展現才華、貢獻社會。誠心期盼大學在促進社會多元、階級流動的努力中,也考慮到長期受到忽略的選擇性緘默症孩子。

【延伸閱讀】輕熟女小心!脖子出現腫塊 恐是甲狀腺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26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那幹嘛要花大錢買貴價保養品啊! 你還記得童年時用過的妮X雅乳霜嗎?這款1911年德國推出的保養品幾乎家喻戶曉。現在保養品種類繁多,越來越豪華,平價的妮X雅乳霜也漸漸被人遺忘,成為婆婆媽媽們專用的產品,但它的實際效果卻不比昂貴的大牌產品差。 最近一名網友做了實驗,用這款乳霜敷臉,最後的效果讓人超級心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開心接過平安禮,剛經歷重大手術的黃小弟弟及母親,發自內心感謝醫師的巧手,成功治療因先天輸尿管狹窄造成的腎水腫,回想起最初高層超音波發現時,一度不知所措。台北慈濟醫院外科主任楊緒棣指出,腎水腫的新生兒大約有三分之二不需手術就會自行痊癒,三分之一則因為阻塞嚴重,必須開刀,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今年元旦開始,國內4大國際機場啟動「登革熱快篩」機制,成功發現2名陽性個案,機場檢疫人員立即給予衛教及贈送防蚊液,後續由地方衛生單位持續追蹤個案並啟動相關防治措施,以阻斷登革熱傳播風險。 登革熱快篩機制揪個案 疾管署防疫醫師羅一鈞指出,元旦至今,台北、桃園、台中、高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吳姿蓉報導)隨著醫療設備日益進步,民眾生產時大多選擇大型醫療院所或婦產科診所,以求生產順利。但是,你能想像嗎?在那個醫學不發達的年代,孩子大多是靠產婆一個一個接生出來的,如今,即便醫學發展已達成熟階段,為何各國仍有許多婦女選擇居家生產? 期刊顯示居家生產 嬰兒死亡可能性低 英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