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邵雨薇FB分享耳上小黑洞特寫 「耳前廔管」你有嗎?

邵雨薇FB分享耳上小黑洞特寫 「耳前廔管」你有嗎?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仔細看,你或身邊的人耳朵靠近臉頰處,有沒有小黑洞?藝人邵雨薇曾在FB分享自己的耳朵特寫,除了耳環與耳洞外,還可看出接近臉部的地方,有個黑色小洞。她說這是「耳前廔管」,「這是一種先天性畸形,平時不會有事,但被感染的話就會很難治療。」實際上,耳前廔管雖發生率僅2.5%,你身邊的人或許就有。


耳前廔管感染 臉部潰爛


近日有位60多歲男性,臉部右半邊突然紅腫,僅短短一周臉部明顯潰爛,前往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求助。醫師發現他是因為耳前廔管感染。


高醫整形外科主任黃書鴻醫師表示,耳前廔管的特色是耳朵上有個小黑洞,有時輕壓會出現分泌物,平時不會疼痛也沒有症狀。「就像個大痘痘在這,但那不是痘痘,是耳前廔管。」


邵雨薇FB分享耳上小黑洞特寫 「耳前廔管」你有嗎?

▲黃書鴻醫師說明,有時按壓耳前廔管,會有分泌物;同時建議成年後再視情況手術清除。(圖/高醫提供)


黃書鴻醫師表示,耳前廔管是先天性疾病,發生率為2.5%,每百人大約有2到3人有耳前廔管。患者幼年時,耳朵就會出現這小洞。有的話不必擔心,只要洗澡時擦乾淨,不可搓揉導致發炎,偶而檢查有沒有分泌物,或是游泳後仔細看有沒有發炎。


手術可根治 成年後常感染再處理


黃書鴻醫師以患者的腦部X光解說,提到正常耳朵旁邊應該是密合的,但有耳前廔管的人並非密合,因此內部潰爛長膿。「這位60多歲男性的臉部顳葉到頭部附近都有空氣,代表感染擴大,臉部完全發炎潰爛,需要緊急手術。」同時因這位先生有糖尿病,免疫力低下,耳前廔管感染速度特別快,才會造成這狀況。


耳前廔管能夠以手術切除。不少病患來整形外科處理耳前廔管,黃書鴻醫師表示:「因耳朵內部就是耳軟骨,需要切除全部廔管才能根治。」雖兒童時就能發現,但兒童動手術風險過大,建議在青少年或成年後且經常感染,再考慮處理。


更多NOW健康報導
▸菜花容易春風吹又生?中醫治療調節免疫力降低復發率
▸兒童染Omicron恐抽搐合併發燒 專家建議居家常備用藥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相關推薦

今年疫情盛行與冬天流感即將來襲,讓許多民眾擔心免疫力是否不足,也讓今年免疫相關保健食品市場大幅增加!許多市場調查也指出,免疫力相關保健食品的熱度在今年度有顯著上升,其中又以「雞精」、「靈芝」相關商品最為火熱。 先前有粉絲詢問好食課營養師藻精蛋白相關問題,在看了一些研究後發現藻精蛋白也有調節免疫力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75歲劉女士患有骨質疏鬆症,4年前因腰痛骨折至台北慈濟醫院就診,由神經外科龔煥文醫師進行手術,並於術後定期施打骨質疏鬆藥物來保養骨頭。日前因出現背痛、坐臥困難及走路不穩回診,醫師為她安排核磁共振造影(MRI)檢查,發現胸椎壓迫性骨折,且胸椎位置有個大小1.5公分的腫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48歲婦女兩年前左乳乳癌完成手術,就定期在門診接受追蹤檢查,某次抽血檢查發現癌指數(CA-153)偏高,但無法明確是乳癌復發或有遠端轉移,雖然做了超音波、核醫骨骼掃瞄等檢查,卻未有明顯的跡象,再次接受全身的正子電腦斷層造影(PET-CT)發現至少八處的骨骼有蝕骨性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你曾有過長針眼的困擾嗎?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邀請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醫師說明,針眼的正式學名是「麥粒腫」,是眼皮腺體發炎化膿所造成,若腺體阻塞後沒有發炎化膿的腫塊,則稱為「霰粒腫」。麥粒腫因為有細菌感染,急性化膿會引起紅、腫、熱、痛,當觸摸時會劇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