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醫學中心打造雲端病理平臺 楊宗龍創新長談智慧醫療:善醫利病

醫學中心打造雲端病理平臺 楊宗龍創新長談智慧醫療:善醫利病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台灣各大醫院為因應全球新冠肺炎肆虐與迎合時代需求,不斷地數位轉型,呼應蔡總統強調精準醫療與精準健康的重要,著手打造雲端數位病理服務平臺。醫師、病患打開網頁、app就能掌握醫療紀錄,展現智慧醫療實力!高雄榮民總醫院楊宗龍創新長表示,智慧醫療目標是建立「善醫利病」概念,未來醫療朝向精準化、個人化醫療方向發展,如何精準找出最適合病人的治療方法,提高醫療效能及水準,讓整體醫院內部流程更加精實,是打造真正智慧照護城市的關鍵。    

創新核心價值 精實為先、智慧為體    

何謂智慧醫療?楊宗龍創新長指出,能在醫療數位環境中引進或創造醫療智能元件同時滿足優良的病人體驗( better patient experience)、更好的醫護照護(better patient care)、優質的醫療效能(better operational efficiency)三項功能,就是智慧醫院(smart hospital),也就有了智慧醫療的服務模式。目標是建立「善醫利病」的精神觀念,他解釋,「善醫就是對醫護有好的幫助,利病則是對病人有很大的好處。」造福醫病,簡單解釋就是先造福「醫」再造福「病」,讓醫院菁英組成精實團隊,在提升對病人的照護前提下,創建好的智能工具達到精實目標,所以「精實為先、智慧為體」正是創新的理念。

打造雲端病理平臺 串接AI辨識模式 

有感於醫師獨立作業、缺乏優質的電子病歷環境來提供標準醫學名詞的編碼、因此難以做跨科與跨院連結等,病人要將自己的病歷進行總歸戶,不但困難,即使勉而為之,也有閱讀的障礙,常感到所獲得的資訊並不友善,為幫助病人得到更好的就醫體驗,楊宗龍創新長帶領高榮打造雲端病理平臺,期待創造醫療資訊連結的連續性。

楊宗龍創新長說明,此種雲原生架構可以將醫師所有工作流程都整合在單一網頁中,方便前端使用者進行瀏覽,更選定FHIR國際編碼的架構,將重要醫學編碼及用詞標準化,建立資訊的流通性,由後端專家進行資訊交換及整合,消除醫療隔閡,甚至串接AI辨識模式,有效協助醫師快速得到訊息,找出最適合的病人方案,提供更好的醫療照護,降低醫療成本。

高榮正在往5.0雲原生時代(Cloud-Native)邁進,企圖發展一個全新的時代。行動醫療成趨勢,此雲端病歷平台不僅能在桌機上使用,還能攜帶行動裝置去查房或會診工作,「主要是把電子病歷做在雲端上,將所有的資訊在上面做嫁接,只要透過標準的程序進來,就能獲得需要的資訊。」現在醫師不同以往需要開啟病歷程式,只需打開網頁就能看病,而民眾也能透過單一App,即時掌握自己的醫療記錄。楊宗龍創新長分享,這項過程高榮已奮戰三十多年,歷經五個時期,現在正在往雲原生時代、智慧醫療時代發展。

以病人為中心開展 AI智慧發展三方向:AI 立方

AI智慧如何幫助人?楊宗龍創新長說,AI智慧發展可在不同面向發揮不同功能:

(1)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放射線科影像判讀、例如腦部創傷出血偵測,癌症病人的腦部轉移、乳房攝影鈣化等判讀,醫師與電腦人機合一,快速做診斷。

(2)擴大智能(automatic intelligence)的智慧眼鏡、3D列印、外骨骼機器人等,希望經由擴大智慧醫療,提升醫護的服務量能及效能,協助醫師快速得到數據。

(3)環境智能(ambient intelligence)的人工智能物聯網、零接觸的生理感應器等,紀錄生命跡象並預測疾病風險,即時掌握病情,迅速控制病情。過去談到遠距視訊醫療,現在有機會在遠距醫療的架構下,把更多智能元件(AIoT)加入其中,讓病人得到更好的照顧。


醫學中心打造雲端病理平臺 楊宗龍創新長談智慧醫療:善醫利病

結合數據資料庫 朝個人精準化

智慧醫療蔚然成為全球顯學,國際大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看中台灣科技與醫療實力,在台灣施行「未來醫療實驗室」計畫,打造物聯網環境的整合性醫療,推動智慧健康產業的跨域創新,並強化國際鏈結以前進新南向,加入台灣智慧醫療發展,首先以氣喘健康肺計畫做為試金石。

楊宗龍創新長對此預言,未來是產官學研用五大領域大聯合的時代,他舉例,比如有藥廠在發明肺部藥物後,醫院有高維度數據資料的組合,藥廠可以結合醫院的全人高維度資料庫,「快速判斷是否需要用藥,更能透過資料庫預測可使用哪種藥物,可能發生哪些臨床改變,利用不同的演算法去找到蛛絲馬跡,驗證哪些疾病有效、對哪些族群有效,讓病人得到精準且及時的治療,有效節省醫療成本。」他強調,無論是醫藥的開發或場域的驗證,以後會往精準化及個人化醫療發展,也是藥廠未來可以發展的方向。

善用智能工具  提升醫療效能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楊宗龍創新長分享,他看見很多智慧醫療發展常有無法接地氣的情況,「為了智慧而智慧,並非為了解決問題而智慧,不清楚自己的初心要做什麼?」他談到,應先確認「為何要做它?(Why)」、「如何做?(How)」、「需要做出什麼?(What)」,以黃金同心圓的概念由內往外思考,就有好的展開步驟,也比較容易呼喚志同道合的人(mobilize people),聚集知識的累積(mobilize knowledge),做出好用的系統,開展更好的醫療。 

「我們身處全新的數位轉型世代中,智慧病人(smart patient)是智慧醫療中能夠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楊宗龍創新長說,希望民眾提高健康素養(health literacy),善用智能元件、手機裝置、物聯網等輔助應用,與醫病進行更好的互動,有效降低成本及健保支出,讓整個醫療環境變成智慧環境,由智慧病人做出明確決定,一起參與醫病共決,共同創造更好的環境。

【延伸閱讀】

醫院誤打「未稀釋疫苗原液」醫師:副作用恐大增

腎臟也有中年危機?! 定期檢查及早治療是遠離洗腎的關鍵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50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哪家醫院的小兒科最好?醫院有沒有提供癌症整合治療?骨頭疼痛等作用怎麼辦?民眾面對各種就醫需求,常像無頭蒼繩四處找尋;SNQ國家品質標章推出「全台SNQ認證醫療地圖」,由全台各大醫院互相評選,選出醫療品質最好11大專科,總共200多項醫療團隊資訊,民眾只要按圖索驥,就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坊芸報導)一名68歲男性,過去就曾有十二指腸潰瘍以及糖尿病病史,某次出現噁心、嘔吐且解黑便症狀,就醫檢查,醫師發現患者胃幽門與十二指腸交界處有個約5公分的大結石,導致胃裡面充斥未消化食物,才引發潰瘍。 醫師先打算以胃鏡取石,卻發現患者因結石造成胃部多數潰瘍;彰化秀傳紀念醫院胃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南部登革熱疫情延燒,根據疾管署最新統計,台南市病例數到今天(9/7)已經突破5千;該署再次採購登革熱快篩試劑1萬劑,並成立「快篩協調小組」,由中央統籌調度,確保有需要的縣市能得到必須的資源。 根據疫情通報資料顯示,全台本士登革熱確定病例共有5948例,台南市從4884...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英國利物浦大學日前研究發現指出,在「心理上」覺得自己肥胖或是體重超標的人,其實比那些認為自己體重輕於BMI標準值的人們更容易發胖!在發表於國際肥胖周刊的利物浦大學研究論文中,研究團隊相當一段時間,觀察了1萬4千名左右的成年美國人與英國人,並進行研究,研究主要分為三大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