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醫師徒手捏碎挖出糞石 20天未大便5公斤宿便腹脹終獲緩解

【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一名58歲的男性患者,約20天都沒有解大便,直到腹脹受不了,求診至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經過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張巨成初步以肛門指檢,發現有如石頭般的重物壓在骨盆腔,擔心可能是腫瘤造成阻塞,立即做電腦斷層,發現病人有異於常人約80公分的乙狀結腸,塞了約5公斤重的宿便,至一路向上頂到了橫隔膜、胸腔甚至頂到心臟。

醫師徒手捏碎挖出糞石 20天未大便5公斤宿便腹脹終獲緩解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張巨成建議國人要多攝取蔬果纖維,水分,以及多運動,才能改善便秘,同時,也要注意排便習慣是否改變。(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提供)

在經張巨成醫師一把一把的將宿便挖出後,病人症狀也得到了緩解,而回家排了十幾次便後,終於將賴在身體20天的宿便驅離出境。張巨成醫師表示,病患當時約有6*6公分的糞石,塞在大腸和乙狀結腸交接的地方,因此,只能透過手指將糞石捏碎,花了約10分鐘,大糞石慢慢挖出來。張巨成笑稱,清宿便是每個大腸直腸外科醫師的宿命,養成的過程中一定多少都會碰到類似的問題。

張巨成指出,便秘是相當普遍而且困擾的問題,建議國人要多攝取蔬果纖維,水分,以及多運動,才能改善便秘,同時,也要注意排便習慣是否改變。

張巨成醫師表示,部分病人會如同這位急診病患,有著乙狀結腸過長的問題。乙狀結腸是大腸的最後一段,後面銜接著直腸與肛門。有些病人可能是先天因素,大多是未知的原因,會讓乙狀結腸比一般人更長,而這樣過長的乙狀結腸,平時大多不會有症狀,但卻有可能會造成便秘或是扭轉的問題,而乙狀結腸扭轉,更是需要急診處理的急症,不能不多注意。有任何問題,及早就醫接受專業的建議與檢查以區分便秘或是腫瘤阻塞,有時候,醫師的手指可能就是救星。

nbsp;

nbsp;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疫苗打氣停滯,到底有多少疫苗即將屆期銷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8)日下午公布最新估算,到3月底為止,預計包括莫德納、BNT以及AZ疫苗,將有56.4萬劑將屆效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直言「過期了。沒有辦法當然只好銷毀」、「我們寧願 要有剩,也不要...

閱讀詳情 »

每周一、二晚上10:15分民視《醫學大聯盟》本集主持人白家綺帶大家探討眼睛不容忽視的警訊有哪些以及保養眼睛的方法有哪些,節目日前邀請到梁佑南、陳為民、楊淨宇、查理分成兩隊一起競賽搶答,也邀請到了急診科張適恆醫師、眼科許粹剛醫師、黃淑惠營養師,為大家做精闢的解說。 ▲ 陳為民:看東西覺得需要花一點時間...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指揮中心每個月調整一次防疫措施,在近期本土疫情又突然竄起後,原本外界期待的口罩進一步鬆綁沒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8)日正式宣布,4月1日至4月30日,除了強化特定娛樂場所的防疫作為之外,將維持現行口罩等防疫措施,不但唱歌時維持須戴口罩,能免戴口罩...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再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8)日公布國內新增12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4例本土個案及93例境外移入(55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表示,針對目前11條不明感染源的傳播鏈「起碼得再觀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