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醫界破解難治乾眼症 缺黏蛋白 靠新型雙效眼藥水

醫界破解難治乾眼症 缺黏蛋白 靠新型雙效眼藥水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乾眼症患者有福了!診間一名罹患乾眼症逾十年的六旬老婦,接受乾眼症治療超過兩年,症狀卻無法完全改善,需頻繁使用眼藥水以緩解乾澀不適。直到去年12月,醫師評估可能是最新「濕潤度缺乏型」乾眼症,老婦開始接受新型雙效眼藥水治療,透過補充淚膜黏液層的黏蛋白與水分,短短兩個月內,即明顯改善乾眼症狀。現在不僅減少每日點用眼藥水的次數,生活品質更大幅提升,讓長久以來飽受乾眼症困擾的老婦喜出望外。

乾眼症無法改善 可能是新型「濕潤度缺乏型」乾眼症 

亞東醫院角膜科蔡紫筠主任說明,根據亞洲乾眼症學會(Asia Dry Eye Society,簡稱ADES)於2020年提出的最新ADES乾眼症共識發現,乾眼症是一種多因素慢性疾病,只要淚膜不穩定,就可能引發乾眼症。除了以往常見的缺水型、缺油型,最新ADES乾眼症共識現在也新增一型為眼睛黏液層的黏蛋白缺乏,導致的濕潤度缺乏型乾眼症。

蔡紫筠主任進一步說明,黏蛋白是讓淚液停留於眼表的關鍵角色,負責保護和濕潤角膜,強化黏液層。若是眼睛上皮細胞與杯狀細胞無法正常分泌黏蛋白,導致濕潤度不足,就會造成濕潤度缺乏型乾眼症。診間許多長期接受傳統乾眼症藥物治療,卻無法改善乾眼症狀的患者,皆可能屬於這一新型乾眼症。

補黏蛋白又補水! 新型雙效眼藥水兩個月改善乾眼症狀

針對濕潤度缺乏型乾眼症,蔡紫筠主任指出,新型雙效眼藥水同時補充黏蛋白與水分,是針對黏液層進行作用的眼藥水,也是最新ADES乾眼症共識建議的治療方式。新型雙效眼藥水透過促進眼睛的杯狀細胞和上皮細胞,可延長淚液停留時間,目前雖為自費藥物,但突破過往人工淚液成份以水為主,僅能暫時補充淚液、緩解乾眼症狀的困境,提供患者治療新選擇。根據研究顯示,患者使用5-10分鐘內即會產生舒適感,且持續使用1-2個月,將明顯改善乾眼症狀。

蔡紫筠主任呼籲,據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2019年公佈的護眼趨勢調查,台灣民眾平均每4人就有1人罹患乾眼症,隨著3C科技普及,乾眼症已成為現代人普遍會面臨的健康危機。民眾應定期至眼科診所或醫院進行視力檢查,若出現乾癢紅腫、夜間畏光無法開車,或吹到風就會流淚等乾眼症狀,應盡速就醫,由醫師評估屬於哪一類型乾眼症,進而安排合適治療方式。

【延伸閱讀】

心律不整致猝死 自動去顫器隨身電擊及時救援

胃潰瘍多年久治不癒 竟是神經內分泌腫瘤所致!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83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在中醫理論中,不僅四季的變換是一個完整的循環,有一套相應的養生理論,一天24小時也是如此。由於古人將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因此這套養生之法又被清代養生家尤乘稱為“十二時辰無病法”。 中醫認為,人體內的經氣就像潮水一樣,會隨著時間的流動,在各經脈間起伏流注,且每個時辰都會有不...

閱讀詳情 »

  年輕人由於心肌梗死而離開的新聞一再發生,特告知大家一個很重要的知識!自我心肺復甦。關鍵時刻,能救自己一命。假設現在時刻是17:50,忙忙碌碌的你上了一整天的班,正在獨自開車回家的路上!你感覺到非常緊張和不舒服…突然!你感到胸口有一股劇痛,並且開始漫延到手臂和下巴,可是,離...

閱讀詳情 »

農曆乙未年的美好生活從健康養生開始!如何按節氣養生健體呢?讓我們一起看看由專家們為您精心打造的乙未年養生月曆吧。 農曆一月(2015.2.19~3.19) 節氣:雨水驚蟄 養生關鍵詞:降火春捂 正月是新年,為趕回家過春節,火車汽車上人多溫度高,易出現上火、口渴、便秘、乾咳等症狀,建議在車上少吃辛辣...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 1:記住:睡覺是養生第一要素。睡覺的時間應該是晚21:00~早3:00。因為這個時間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長,即第2天沒精神。 2:一切藥物對治病來說都是治標,不是治本,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因為一切的病都是錯誤的因產生錯誤的果.錯誤的因不除,錯誤的果就不會絕根.健康的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