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醫界破解難治乾眼症 缺黏蛋白 靠新型雙效眼藥水

醫界破解難治乾眼症 缺黏蛋白 靠新型雙效眼藥水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乾眼症患者有福了!診間一名罹患乾眼症逾十年的六旬老婦,接受乾眼症治療超過兩年,症狀卻無法完全改善,需頻繁使用眼藥水以緩解乾澀不適。直到去年12月,醫師評估可能是最新「濕潤度缺乏型」乾眼症,老婦開始接受新型雙效眼藥水治療,透過補充淚膜黏液層的黏蛋白與水分,短短兩個月內,即明顯改善乾眼症狀。現在不僅減少每日點用眼藥水的次數,生活品質更大幅提升,讓長久以來飽受乾眼症困擾的老婦喜出望外。

乾眼症無法改善 可能是新型「濕潤度缺乏型」乾眼症 

亞東醫院角膜科蔡紫筠主任說明,根據亞洲乾眼症學會(Asia Dry Eye Society,簡稱ADES)於2020年提出的最新ADES乾眼症共識發現,乾眼症是一種多因素慢性疾病,只要淚膜不穩定,就可能引發乾眼症。除了以往常見的缺水型、缺油型,最新ADES乾眼症共識現在也新增一型為眼睛黏液層的黏蛋白缺乏,導致的濕潤度缺乏型乾眼症。

蔡紫筠主任進一步說明,黏蛋白是讓淚液停留於眼表的關鍵角色,負責保護和濕潤角膜,強化黏液層。若是眼睛上皮細胞與杯狀細胞無法正常分泌黏蛋白,導致濕潤度不足,就會造成濕潤度缺乏型乾眼症。診間許多長期接受傳統乾眼症藥物治療,卻無法改善乾眼症狀的患者,皆可能屬於這一新型乾眼症。

補黏蛋白又補水! 新型雙效眼藥水兩個月改善乾眼症狀

針對濕潤度缺乏型乾眼症,蔡紫筠主任指出,新型雙效眼藥水同時補充黏蛋白與水分,是針對黏液層進行作用的眼藥水,也是最新ADES乾眼症共識建議的治療方式。新型雙效眼藥水透過促進眼睛的杯狀細胞和上皮細胞,可延長淚液停留時間,目前雖為自費藥物,但突破過往人工淚液成份以水為主,僅能暫時補充淚液、緩解乾眼症狀的困境,提供患者治療新選擇。根據研究顯示,患者使用5-10分鐘內即會產生舒適感,且持續使用1-2個月,將明顯改善乾眼症狀。

蔡紫筠主任呼籲,據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2019年公佈的護眼趨勢調查,台灣民眾平均每4人就有1人罹患乾眼症,隨著3C科技普及,乾眼症已成為現代人普遍會面臨的健康危機。民眾應定期至眼科診所或醫院進行視力檢查,若出現乾癢紅腫、夜間畏光無法開車,或吹到風就會流淚等乾眼症狀,應盡速就醫,由醫師評估屬於哪一類型乾眼症,進而安排合適治療方式。

【延伸閱讀】

心律不整致猝死 自動去顫器隨身電擊及時救援

胃潰瘍多年久治不癒 竟是神經內分泌腫瘤所致!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83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老父肝硬化命危,子女捐肝助重生!因嚴重肝硬化而危在旦夕的林民農,孝順的子女爭著捐肝,由大女兒配對成功,經醫療團隊協助,完成長達12小時的活肝移植手術,讓女兒捐出百分之六十的右肝,救回一命。大林慈濟醫院移植外科主任尹文耀表示,慢性C型肝炎易併發肝硬化,肝臟長期發炎,導致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日前外媒報導,生酮飲食可能增加高血壓的風險,強調高脂飲食的危害被低估,然而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對此篇新聞的研究來源有不同的解讀。生酮飲食強調攝取大量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強迫身體燃燒脂肪作為熱量來源,有助於減肥。但此由美國心臟協會贊助的研究,以老鼠實驗為基礎,且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許多氣喘患者對「吸入型類固醇」存有偏見,常在狀況改善後便自行停藥、感到不適時再重新使用;臺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膣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呼籲,若是不規律用藥反而會使氣喘反覆發作,更恐惡化形成慢性肺病,他提醒,需要注意患者生活環境,並與醫師討論,方能進行有效治療。無醫囑勿停藥...

閱讀詳情 »

冬天氣溫變化大,對高血壓患者而言,併發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大增!專家提醒,高血壓病友不想「爆血壓」,除了養成定時量血壓的習慣外,更要留意室內外及居家潛藏的溫差問題,做好防寒動作,就是避免血壓失控、飆升,危害心血管的好方法。 冬天氣溫變化大,對高血壓患者而言,併發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