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醫界聯合向健保署喊話: 應儘速給付晚期肺癌第一線免疫療法!

醫界聯合向健保署喊話: 應儘速給付晚期肺癌第一線免疫療法!

 

【記者周蘭君報導】今年諾貝爾醫學獎頒發給免疫療法,認證了其抗癌效果,發現免疫療法機轉的美國學者艾利森(James Allison)與日本學者本庶佑,更是半世紀以來唯一以癌症新療法獲獎的專家,而這更是印證了免疫療法所代表的時代意義,現今這個機轉已發展為「免疫檢查點療法」(Immune checkpoint therapy,俗稱免疫療法),其中,PD-1、PD-L1和CTLA-4等免疫療法更已是國際抗癌的主流趨勢,治療效果佳;臨床研究顯示於晚期肺癌領域可延長的中位數存活時間甚至是化療的一倍多。然而,在英國、日本等各國相繼給付免疫療法使用於晚期肺癌第一線治療的同時,台灣的病友卻苦苦等不到健保伸出援手,有鑑於癌友生命逐漸逝去,抗癌分秒必爭,台灣肺癌學會與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正式公開的提出呼籲,向健保署喊話:「應儘速將晚期肺癌第一線免疫療法納入健保給付!」

 

醫師免疫療法延命有方,部分使用患者越早用效果越好!

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高尚志指出,台灣每年新診斷的肺癌患者達一萬三千多名,每40分鐘就有一人罹患肺癌,因為肺癌具有不易早期發現、容易轉移的特性,國內超過七成患者發現時已為無法開刀的晚期。近四成患者腫瘤未有特殊基因表現,沒有標靶治療可以使用,在健保給付內僅能使用化學治療,但治療成效不彰,中位數存活期不到一年,急需要導入免疫療法投入戰線來救命。

 

高尚志表示,「免疫療法是精準醫學的展現」,免疫療法徹底改變癌症治療邏輯,不同於傳統療法主要針對腫瘤細胞進行攻擊,而是透過誘發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擊退癌細胞,帶給全球癌症患者新治療契機。因治療成效佳,延長許多患者的壽命,可望幫助癌症有朝一日成為慢性病,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NCCN,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臨床指引已經將免疫療法列入標準治療8。臨床研究顯示,PD-L1高度表現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於接受免疫療法治療後,中位數存活時間可達三十個月,為傳統化療的一倍多,樹立晚期肺癌治療的新里程碑。

 

抗癌的第一線治療方式的評估及決策相當重要,高尚志理事長表示,「要踏出成功的第一步,才不會影響接續的治療配套」。因免疫療法主要靠自身的免疫力對抗癌症,經過化學治療後免疫力會變差、且腫瘤也可能會變異,「研究發現針對PD-L1高度表現的晚期肺癌患者,最好是可以在第一線、越早使用免疫療法效果會較好。」

 

醫界首度疾呼晚期肺癌第一線免疫療法應盡速納入健保給付

免疫療法讓臨床醫師有更完備的抗癌武器,更讓許多原本只能用化學治療的癌友,透過免疫療法的精準治療來延長存活期,看見抗癌希望。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表示,免疫療法問世已有約3年左右的時間,3年的時間對於肺癌病友來說,就是無法超越的存活期門檻,在等待的過程中,有許多的病友已經離世,目前全球有33個國家給付免疫療法,英國、加拿大、澳洲、日本等先進國家也相繼給付,且更是於第一線就給付,讓許多台灣的晚期肺癌病友更是引頸企盼健保德政的幫助。

 

相關推薦

作者 醫藥記者 梁少珊BNT疫苗開打,開始有民眾施打疫苗後,出現發燒、畏寒、全身痠痛、頭痛等症狀,專訪振心中醫診所院長葉妍廷,請她由中醫觀點解讀打疫苗後症狀,以及民眾如何藉由中醫食療、茶飲、穴位按摩調養,舒緩打疫苗後,免疫反應啟動後的不舒服症狀。打疫苗後副作用 中醫觀點:「表證」葉妍廷解釋,打疫苗...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北傳出首例42歲男工程師接種BNT疫苗後死亡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13)日證實是在新增的不良事件通報中,昨一共新增71件非嚴重不良事件、53件其他疑似不良事件,以及4件死亡個案,死亡通報當中就包括了這一例接種BNT疫苗後8天死亡的個案。 莊人祥表...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好消息!本土疫情持續「+0」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下午公布國內新增4例COVID-19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4例境外移入個案,為3例男性、1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分...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疫苗供應持續到貨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3)日證實台灣自購又有一批AZ疫苗約136萬劑下午抵達桃園國際機場,他強調將做為AZ第二劑接種所用。另外,針對國內BNT疫苗開放預約卻出現「打氣不旺」的現象,甚至因為預約人數不如預期,不得不數度臨時加開年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