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醫病糾紛難解套 盼病主法上路能改善

  《病人自主權利法》(簡稱病主法)今年1月6日正式上路,成為亞洲首部保障病人自主權利的專法,只要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民眾,即可透過專業諮商,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患者對於病情、醫療風險有知情與選擇的權利,新法上路後,不但能尊重病人的醫療自主,也有益於促進醫病關係和諧,避免糾紛。

  台灣醫病和諧推廣協會理事長黃鈺媖認為,近年來台灣的醫病關係雖有成長,但緊張對立、不理性的暴力事件仍時有所聞,如何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讓醫生、病患家屬及社會獲得三贏,成為當務之急。

  儘管醫學進步迅速,但相較於生命的複雜程度,醫生能解決的問題仍有限。如何讓醫師病患的信任關係提升,以及建立完善的人事與制度,都是和諧醫病關係不可或缺的一環。

  黃鈺媖談到,台灣醫病和諧推廣協會以秉持和諧文化並致力溝通的平台,為了避免醫學、法律等專有名詞築成1道高牆,將一般民眾阻擋在外,《在懷疑與信任之間:醫病心樂章》一書透過平實的文字、漫畫,將能解答外界對醫療糾紛及醫療專業的疑惑。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在台灣,口腔的「國病」非牙周病莫屬!衛福部統計,平均每10人就有9人罹患不等程度的牙周病!牙齦炎和牙周疾病方面的治療,亦一直高居健保支出的前幾名。但在牙醫門診最常碰到的嚴重牙周病病患反應往往是「我怎麼都沒什麼感覺呢?」牙醫師表示,只要做對兩件...

閱讀詳情 »

身體因疼痛而就診,但到底該如何讓醫師瞭解自己痛在哪?有多痛?是哪種痛?佑康復健科診所院長張凱翔醫師表示,清楚自述疼痛的部位、程度、類型是幫助醫師釐清病情的關鍵第一步,提醒民眾可用指的、畫的、說的方式讓醫師瞭解,包括說明病發疼痛的感覺以及併發症,都有助於讓醫師更清楚掌握疼痛病因,以利對症治療。  疼痛...

閱讀詳情 »

▲(照/亞東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家中青春期孩子突然失眠又暴躁,家長得當心是病兆!門診就有一名剛升上國三的小女生,晚上時常失眠,有時候還會覺得心跳很快,家人起初認為只是課業壓力大,沒有太過在意,沒想到持續一、二個月,脖子還越腫越大,帶往就醫經抽血檢查後,才發現其實是「葛瑞夫茲病...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李盛雯/台北報導 2020年新冠肺炎全球疫情未歇,但隨著秋冬將近,台灣即將進入流感高峰季節,10月5日公費疫苗即將開打,財團法人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黃立民提醒民眾「雙病毒同時感染」並不罕見,更易引發重症。台灣東洋董事長林全也強調這恐怕會是北半球第一次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