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醫療照護在地化 糖友用藥選擇更安心

醫療照護在地化 糖友用藥選擇更安心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醫師,糖尿病藥這麼多種,我的狀況要吃哪種?」「胰島素好像對身體不好,可以不要打嗎?」許多患者對糖尿病用藥感到不了解,部分患者自行停藥、減少藥量,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引起併發症。開業診所醫師陳宏麟表示,由於每位患者病況不盡相同,現今治療趨勢提倡個人化治療,應在適當的時間點,選擇適當藥物,且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口服降血糖藥物,如肝腎功能不佳,或口服降血糖藥物已用到最大劑量,以及胰臟無法自行分泌胰島素等病人,建議注射胰島素。

口服降血糖藥物分為五大類,包括促進胰臟製造及分泌胰島素、增加胰島素敏感度、抑制碳水化合物在腸道的吸收、腸泌素加強藥物二肽基酶-4抑制劑,以及鈉-葡萄糖共同輸送器-2抑制劑,其中有三類屬於胰島素相關,使患者分泌胰島素的量增加或增加胰島素敏感度。陳宏麟醫師說明,通常患者診斷為糖尿病時,胰臟β細胞約有50%壞損;若只繼續使用藥物刺激胰臟,每年約有5至10%細胞會繼續壞損,因此若能讓胰島素適時介入治療,及早使用可讓胰臟休息,更能延緩退化速度、延長胰臟使用時間。

由於患者的疾病衛教觀念多半來自於醫護相關人員,若住家附近的診所就能夠提供完整周全可近的醫療團隊照護,比起前往大型醫療中心的奔波,診所就醫不但能夠省去不少時間,也可以獲得相對即時可近的照護。陳宏麟醫師強調,「治療品質國際化、照護在地化」,在糖尿病專業團隊的密切且完整照護下,患者可享有接近醫學中心的專業治療。陳宏麟醫師並成立病友團體,進行每月一次的病友會,將患者分成組長及小組員,互相提醒鼓勵,每月更有不同主題的衛教活動,不但看病經驗愉快,更可增進感情,許多患者都表示生活品質獲得提升。

目前全台有將近4成糖尿病患者在基層診所就診。陳宏麟醫師呼籲,為了國家整體糖尿病照護品質提升、期盼基層診所也能一起努力,加入糖尿病共同照護網及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組成照護團隊,降低醫學中心和基層醫療的落差,一起為糖尿病患的治療而努力。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44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懷孕的婦女應若情緒過於波動時,就容易影響胎兒與孕程;童綜合醫院中醫科醫師洪晨昕指出,尤其面對近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造成人心慌慌,臨床上,就有不少孕婦赴門診諮詢養胎之法,正所謂「胎借母氣以生,呼吸相通,喜怒相應,若有所逆,即致子疾」,除了保持心情愉悅,透過充分的深層睡...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20餘歲的女性健康良好,無相關病史,深受便秘困擾約半年,儘管多喝水、多吃蔬果都無法有效改善,看診前3個月右側肚子甚至逐漸突出,有時飯後會有脹氣的感覺,但散步走路即可改善,且沒有嘔吐、體重下降等一般腸胃道疾病症狀。   直到日前因右側肚子甚至逐漸突出而就醫,檢...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馬上2月25日學校將要開學,酒精能夠殺死病菌,但市面上嚴重缺貨,而且價格比較貴,因此多用在雙手清潔。如果是環境各角落,考慮到成本與效益,衛福部疾管署建議用漂白水就能有很好效果,漂白水與清水採用1:100比例調配,擦拭地板、桌面、把手等各處,就可以把環境細菌與病毒大量消...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近來台灣吹起「植物肉」(Beyond Meat,又稱:未來肉)風潮,相關產品陸續推出,包含水餃、漢堡、義大利麵等,強調不是真的「肉」,而是豌豆、黃豆、植物油、加上甜菜根製作;雖然少了動物飽和脂肪攝取,但營養師提醒,必須注意添加物,因為植物沒有肉類味道,要讓豆類做成肉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