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醫院首創AI虛擬 體驗氣切決策衛教

醫院首創AI虛擬 體驗氣切決策衛教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醫院首創以延展虛擬實境(XR)技術,病患及家屬體驗氣切決策!北榮研發虛擬實境XR,透過居家氣切照護衛教,加上雲端同步視訊系統,可與醫院端指導人員互動,民眾在家中即可反覆體驗熟練照護的步驟細節,不需再奔波往返醫院。臺北榮總張德明院長表示,此創新為病人及家屬一大福音。

無法移除氣切管 居家照顧是重點

66歲周先生,罹患第四期口腔癌,經兩次化療後進行腫瘤切除手術,手術順利。為避免頭頸部術後、氣道腫脹、排痰困難、感染等考量,需短暫性氣切。

在出院返家前,周先生的兒子參與體驗XR氣切決策衛教。讓他在短暫遊戲中,學習到正確氣切知識,及如何居家照顧氣切病人,對於此教材簡單易懂、互動有趣高度肯定。

不錯過黃金決策點 高品質氣切照護 

臺北榮總教學部臨床技術訓練科楊盈盈主任表示,口腔癌或喉頭頸癌病患,常需暫時氣切,而近年臺灣呼吸照護慢性病房增加4倍,其中約有69%患者也需插管治療及後續氣切。

若醫療人員僅以影音或書面說明,缺乏實際臨場感,無法讓病人及家屬了解長期插管及氣切治療的差異。加上對氣切錯誤認知及道聽塗說,以致錯過氣切黃金決策最佳時機。

教學副院長高壽延及教學部主任楊令瑀表示,如何讓家屬能快速正確學習,並反覆熟練照護氣切細節,減少奔波往返醫院的辛苦,是高品質氣切照護努力的目標。

透過虛擬體驗 氣切照護非難事

首創延展虛擬實境(XR)氣切決策衛教教材,臺北榮總張德明院長對此表示,是融合「醫學教育」及「醫病共決」理念,結合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及混合實境(MR)軟硬體的技術。

經由虛擬體驗,家屬和病人更了解插管與氣切的分別,並體驗氣切傷口照護、抽痰、餵食、氣切管位置、放置發聲器及氣管滑脫時的緊急處置,做為醫病溝通及醫學教育訓練最佳工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60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超市的洗髮精不能再用啦!常用超市洗髮精,你的頭髮一定比以前要少,而且頭髮掉得更多! 為什麼總是掉頭髮?除了病理因素,洗髮精是關鍵。有生理常識的都知道,頭髮是有毛鱗的,如果你的頭髮髒了,毛鱗會被堵塞;如果洗乾淨了,頭髮的毛鱗都會打開,WHY? 因為頭髮也要呼吸空氣的。所以,一旦你的頭髮洗乾淨了,你會...

閱讀詳情 »

55年出生的劉曉慶比倪萍還要年長4歲,可是你看到她和倪萍的區別了吧!這就是保養和不保養的結果。可是很多人說我不用保養!真的嗎???看....這叫區別!他們都是我們熟知的面孔,他們本來都是年齡相仿的人。但是,他們卻好像相隔了一代人。所以這就是保養的魅力。不保養樣子老,保養確是老樣子。請看看世界上這三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懷孕期間準媽媽們雖可透過超音波產檢,了解寶寶的健康狀況,但隔了層肚皮及羊水,有些病兆可能無法偵測,或新生兒身體檢查,但也無法發現潛在問題。醫師建議,寶寶出生後,可藉由新生兒超音波檢查,幫孩子的健康把關。根據統計,國內新生兒約有千分之3的先天性器官結構異常。台北慈濟醫院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為迎接羊年到來,臺中慈濟醫院身心科病患首次嘗試以手工製作「喜洋洋紅包袋」,成果大受好評,訂單接到手軟,對這些病患也帶來莫大的成就感。職能治療師蔡依君表示,透過這次製作紅包袋,及親身販賣等過程,許多患者的生活變得充實,也獲得重新走入社會的勇氣,意義非凡。臺中慈濟醫院身心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