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重演SARS經驗!新冠肺炎即便輕症 研究:創傷後壓力症狀患病率飆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對健康造成的殺傷力,不只生理方面,還有心理問題,且即使只是感染輕症也躲不過!董氏基金會今(8)日引用國際間最新研究結果提醒,新冠肺炎輕症患者出現憂鬱、焦慮和創傷後壓力症狀的患病率顯然增加,似乎重演了SARS感染倖存者的經驗。

這一份今年5月發表於《神經精神藥理學與生物精神醫學進展》期刊的研究,是由哥倫比亞大學梅爾曼公共衛生學院與巴西南卡埃塔諾市政大學合作,針對巴西895名輕症患者進行評估。

研究結果發現,這些新冠肺炎輕症患者出現顯著憂鬱、焦慮和創傷後壓力症狀的比例分別為26%、22%及17%,相較於先前巴西創傷後壓力水平8.5%的發生率,患病率顯然增加,且新冠肺炎相關症狀增加的數量與臨床上顯著的憂鬱、焦慮和創傷後壓力症狀嚴重度有關。

研究團隊也指出,這些發現與SARS爆發時相呼應,當時SARS感染倖存者的心理困擾也有增加的現象,且在疫情爆發後一年或更長時間仍持續;同樣的結果也出現在2015年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MERS-CoV發生之後。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強調,即便在疫後時期,大環境因疫情引起的心理層面問題仍會持續,一般民眾要先有心理準備,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在未來幾年都會是常態,視訊也將成為社交互動或聯繫上的趨勢,先了解才有對策。

葉雅馨進一步建議,民眾平日應多熟悉心理健康資訊,長期性的養成正確的飲食、運動習慣,並適時紓壓以維持健康的身心,但如果出現嚴重失眠、食慾問題(吃不下或暴食)、沮喪、對事物失去興趣、時常有負面想法、懷疑自己的存在、無價值感等憂鬱情緒的症狀指標,持續2周仍無法改善,除了尋求親友的支持外,更應尋求專業的協助,透過心理諮詢專線、聊天室等資源進行必要的求助。

葉雅馨進一步呼籲,政府應儘速或有條件的開放線上心理諮商服務,讓更多有需要的民眾,能夠有直接的管道獲得幫助;且應加強心理健康預防宣導,讓民眾了解怎麼預防、如何積極面對疫後的心理健康問題,建立正確的認知以提升群體自我防禦的效果。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邱弘毅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延燒一年多,疫情中大量確診後康復的病患,或多或少留下了後遺症,尤其疫情造成的心理層面問題,已是疫情後全球關注的重大議題,再加上抗疫期間的封城、隔離、維持社交距離等措施,對人際互動上的影響更需要被關注,社會必須整合資源,發揮更大的社會關懷力量,讓這場疫情中的受害者,能將傷害減到最低。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賣台灣的泰國廠62.6萬劑AZ疫苗沒WHO認證 食藥署回應了

怕病毒一回家猛照「殺菌燈」 熟男眼睛爆痛竟已經角膜撕裂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文 / 陳偉周 時序進入6月,國內新冠肺炎疫情仍處於相對高點,已邁入第4周的全國3級疫情警戒,不知何時才能除。在艱困的環境下,仍得有人冒著染疫風險,在第一線承擔維持社會運作的必要任務。 《今周刊》透過3個故事,向那些在不同崗位上默默付出的人們致敬。 護理媽媽宣言》國家需要時隨時站上前線戰鬥 2016...

閱讀詳情 »

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他們,大概從4、5年前開始,就都是用『大中華區』的名義在談(授權)。」談及中國近年在亞太新藥市場暴增的「存在感」,某大藥商資深副總語氣中透露一絲苦澀。 以前,台灣藥品市場不是原藥廠直接在台設分公司銷售,就是台灣代理商拿授權;近年來,新興崛起的中國藥廠卻以制霸姿態和原藥廠談,一...

閱讀詳情 »

本土疫情嚴峻、疫苗短缺,疫情指揮中心與專家討論後定出接種順序,先前指揮官陳時中就地方首長擬自行調整順序,重話表示,以中央說的算,若地方未根據中央的一個目標順序進行施打,「會減配疫苗」。不過,台中市長盧秀燕今喊話,「防疫不要死板板,要稍微彈性一點」,她要為殯葬業、媒體業、保全、里長、義消義警義交、外送...

閱讀詳情 »

台北市內湖區壹電視大樓7日發生一名棚內攝影師猝死在廁所內,8日晚間該名攝影的PCR結果出爐,為陽性。電視台協調北市府火速設置快篩站,安排全體員工快篩。目前已篩166人有11人呈陽性,包含2名主播。最新消息,這11人中有2人PCR陰性,其中一名為吳姓主播。(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延伸閱讀】 快新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