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重聽不改善恐失去語言能力 但挑錯助聽器比不戴還慘

重聽不改善恐失去語言能力 但挑錯助聽器比不戴還慘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64歲的徐先生重聽情況已經有10年之久,雖曾使用助聽器,但效果不佳,經常因為雜音聽不清楚,而未每天配戴,僅在需要時才使用。重聽情況日積月累,加上未正常配戴助聽器,他的語音辨識能力漸差,必須倚賴看人嘴型猜測意思,工作與生活非常不便,而來到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求診。黃韻誠醫師評估其聽力狀況,教導徐先生認識聽力問題,並協助選配適合自己的助聽器,增加每日配戴時間,幾個月下來,徐先生已能輕鬆與人溝通,生活品質大幅改善。


黃韻誠醫師指出,台灣65歲以上年長者,每10位就有1到4位有聽力受損情形。而當人體無法由聽覺接收聲音或理解聲音內容,影響社交與溝通時就是聽力障礙。一般而言,可聽到25以內分貝者屬正常聽力範圍,此範圍外可分成25至40分貝的輕度聽力障礙、40至55分貝的中度聽力障礙、55至70分貝的中重度聽力障礙、70至90分貝的重度聽力障礙、90分貝以上則為極重度聽力障礙


造成聽力障礙的原因繁多,在65歲以前聽力退化者多數為基因遺傳,65歲以後則有3成左右患者是早期慢性中耳炎未妥善治療,造成耳膜破洞後,長期下來因髒汙影響內耳神經所導致;部分患者才是因慢性退化與環境、噪音、疾病等因素造成聽力受損。


黃韻誠醫師說明,最適合配戴助聽器的族群為中度聽力障礙者,但多數患者在聽力受損之初不以為意,認為是老化自然現象,未即時配戴助聽器,而錯失黃金矯正時期,一旦嚴重到重度聽力障礙時再行配戴,即使聽到聲音,患者也可能因大腦長久未接收聲音刺激而退化,喪失語言辨識能力,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當聲音經由外耳道、耳膜、三小聽骨、鐙骨時會被逐漸放大,最後透過耳蝸內淋巴液的震動使聽覺毛細胞擺動,產生神經衝動,大腦就能接收到外界訊息,解讀聲音。而助聽器好比微小型擴聲設備,能將聲音依據聽力障礙者的情況作不同程度的放大,再透過上述聽覺傳導系統送至大腦。


但許多民眾有「戴助聽器會越戴越不清楚」的錯誤認知,黃韻誠醫師表示,此種情況多為助聽器選配錯誤所導致,每個人耳道的長短寬窄不一,同樣的助聽器並不一定適用於每位患者,若助聽器無法與耳朵密合,將導致聲波形成亂流,成為嘈雜聲響的來源。


老年化社會來臨,聽力障礙需求者的出現與日俱增。黃韻誠醫師提醒民眾,配戴助聽器前應由耳鼻喉科醫師評估聽力狀況及語言辨識能力,再由聽力師協助選配適合自己的助聽器,切勿隨意購買便宜商品,以免造成反效果。此外,民眾應減少長時間戴耳機與長時間處於高分貝環境的情況,若有聽力退化情形務必把握黃金時期,僅早就醫。


更多NOW健康報導
▸改變肌齡「逆」時鐘 電波vs.音波有何不同?
▸輸卵管結紮後還想懷孕? 微創重建再現「生」機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密封或真空室溫能保鮮? 專家:未高溫殺菌都要放冰箱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與寶寶共讀 開啟孩子喜閱健康人生苗栗有位辛小姐生完寶寶後,在卓蘭鎮衛生所的一次健兒門診中,自醫師開的「繪本處方」接觸到親子共讀,從實際進行共讀的過程中發現,親子間有更多共通的話題,寶寶也擴充了許多日常對話以外的豐沛詞彙,辛小姐覺得以低成本讓寶寶透過繪本擁有整個世界,她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老翁罹急性缺血性腦中風 高壓氧治療救命一名74歲老翁,罹患三高,但近來不僅無法言語、表情呆滯,且行動和記憶都嚴重退化,家人帶其前往奇美醫學中心就醫,經核磁共振檢查後,確診為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因而安排住院治療,除了透過藥物及飲食、復健及針灸等治療,也在腦中風十天內就接受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天氣漸漸炎熱,出門冒汗總讓人感到不舒服,不少人會擦爽身粉,讓皮膚保持乾爽、清涼,還具有散發芳香、止汗、除臭等許多功效;不過,藥師提醒,爽身粉用於皮膚表面、四肢、腋下等部位都可以,但是千萬別用在私密處,可能有致癌的疑慮。爽身粉可收斂、滋潤 緩解皮膚症狀藥師易麗珍指出,爽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1/3新生兒是過敏兒 服益生菌可調整免疫力統計顯示,每3名新生嬰兒,就有1位有過敏體質,會出現牛奶蛋白過敏,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甚至於氣喘等問題。想為寶寶調節體質,不想使用抗組織胺或類固醇藥物來抑制發炎反應,可以試著讓小寶寶服用益生菌調整免疫系統,改善過敏症狀。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