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重返社會不迷惘 社區精神復健機構提供協助

重返社會不迷惘 社區精神復健機構提供協助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一名罹患憂鬱症的小林(化名),雖然經過治療,病情穩定,但因罹病的關係,不僅功能退化,加上時常忘記服藥,導致病情惡化,再度住院。所幸,經醫院轉介至社區復健中心,從復健活動中,他已慢慢重拾自信,也找到適合提醒自己服藥的小撇步,漸漸走出罹病的陰霾。

精神復健機構分兩類 日間型、住宿型助適應

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指出,許多精神病患在罹病後,因需長期規律服藥且面臨疾病所導致的功能退化,ㄧ時之間難以釋懷,以致在出院後返家後,都因無法適應而再度入院。

為提供這類型病患更好的照顧服務,臺南市政府衛生局特別在社區設置日間型及住宿型的精神復健機構。日間型需白天至社區復健中心參與活動、生活自我照顧、自我服藥、人際互動及工作技能訓練;住宿型除提供上述訓練外,夜間還可住於機構內,讓病患擁有另一個家。在復健期間,皆有照護人員關心病患的服藥情形、病情變化及協助安排回診,讓病患在出院後,不會因為罹病或身體的變化而無所適從。

社區照護解困擾 病患重返社會不受阻 

臺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從機構相關的訓練與關懷當中,不但能讓病患重新找回自我照顧及人際互動的能力,更能培養自我服藥及相關工作技能,進而重拾面對罹病後生活變化的能力及自信。此外,若病患或家屬在面對出院後,有回歸社區照護上的困擾與需求,除了可向醫院社工或衛生局詢問外,亦設置免費心理諮商服務據點,提供家屬協助患者重新適應生活的支援。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582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心臟會突然噗通『烏白跳』、又快又亂,還會胸悶、顫抖、喘不過氣……」小心,這可能就是心房顫動的徵兆!然而,梗塞性腦中風病友中有1/4的人患有心房顫動。心臟跳動不規律非好現象 年紀愈大風險愈高心律不整就是心臟跳動不規律,太快、太慢,或忽快忽慢,都是不好的現象;其中又以心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你也有香港腳的困擾嗎?小心若未好好治療,恐使香港腳惡化,讓細菌有機可趁,嚴重恐引發蜂窩性組織炎。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皮膚科主任柯偉立指出,台灣氣候高溫溼熱,許多人都有香港腳問題,雖看似不是嚴重疾病,但若嚴重至引發蜂窩性組織炎,有可能埋下敗血症風險,甚至危及生命,不得輕忽嚴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美國女婿羅伯威奇,罹患重度慢性腎病變的第五期,也就是末期,達到必須洗腎救命的地步,經過住院洗腎調整,羅伯威奇腎臟功能恢復穩定,醫師表示可以搭乘飛機長途旅行,於是羅伯威奇與太太返回美國住居;沒想到才半年,夫婦倆又回到臺灣求醫,因為羅伯威奇的腎臟功能又惡化了。衛教團隊介入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一名6旬婦女歷經五胎生產,其中三胎自然產,隨著年紀增長,只要一咳嗽或打噴嚏就會不自主的漏尿在內褲上。為了不讓別人聞到身上的尿騷味,需要頻繁更換衛生棉墊,同時越來越不敢參加原本喜愛的有氧舞蹈課程及出外旅遊,更不敢抱孫子,深怕羞於啟齒的困擾被他人發現。歷經炎熱的夏日,私密處濕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