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銀髮族常腰酸背痛、手無力… 肌肉萎縮靠這一招肌肉回得來!

▲任何運動都可以減緩肌肉的退化,飲食補充蛋白質也很重要。(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上了年紀不運動,當心肌肉流失光光!一名62歲女性,經常背部及腰部酸痛,手臂酸麻,雖然使用止痛藥膏情形會改善,但不久即復發,原來每天在小吃店製作湯圓的她,必須站立9個小時,雙手還得不斷地作活,但沒有養成運動習慣,診斷為長期不運動加上老化造成的肌肉萎縮,才讓她無法負荷原來工作,肌肉受傷,而運動就是解方。

收治病人的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周明文表示,該名女性正是典型因為肌肉退化,導致無法負荷原先習以為常的工作量,甚至受傷,解決之道只能從減少負擔,或增加自己的能力下手,建議應避免或減少工作時數,等肌肉不再酸痛後,要定期運動,以逆轉肌肉萎縮的現象。

事實上,成人在30歲後就得小心開始肌肉萎縮,周明文指出,無運動習慣者,肌肉質量30歲後每年減少1%,肌力每年減少2到4 %。且退化速度會隨著年紀的增大而加速。不過,有運動習慣者,可以減緩退化速度。

肌肉萎縮徵兆?臨床觀察,隨著年齡增長,肌肉可能慢慢流失,30多歲時多無症狀,40至60歲經常腰酸背痛,或肌肉拉傷,無法負荷年輕時可以勝任的工作;7、80歲時若覺得沒有力氣、活力變差、走路速度很慢等,就可能有了肌少症。

周明文說,簡易居家檢查方法是「計時起立行走試驗」,請老人家從椅子上站起來,走3公尺然後轉身,再走3公尺,然後坐下,如果超過20 秒可能有肌少症。如果繼續惡化,將導致日常活動能力降低、甚至失能,無法站立或行走,必須以輪椅代步,增加健康照護的需求和成本。

任何運動都可以減緩肌肉的退化,其中又以阻抗訓練(重量訓練)最為有效,醫師建議每周1至2次。阻抗訓練應包括大肌肉群及核心肌肉群。前者可以利用健身器材、彈力繩、握力球、保特瓶、自身體重等進行訓練。核心肌肉群則建議作核心運動,如蹲馬步,橋式等。

預防肌肉萎縮,除運動之外,飲食也很重要,周明文表示,在營養方面,每公斤體重每天應該吃1.2到1.5g的蛋白質。蛋白質來源如肉類、雞蛋、起士、牛奶、豆腐、豆類、堅果等。另外應補充維生素D,除了可以調節鈣、磷的平衡外,對於維持肌肉功能、肌肉強度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返泰隔離5天確診移工「來台2年沒離境半步」 不排除台灣本土病例

單日爆4境外移入!賴索托工作、美國探親 還有一對長居南非母子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前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日前飛往中國,進行隔離並施打科興疫苗,參加第四屆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而洪秀柱也在臉書發文自曝近況,表示自己已經回到台北隔離中。另外她也特別提到今天除了是空軍節外,還是國際慰安婦日,表示台灣的慰安婦現僅剩一位在人世,而她們前半生受盡苦楚,後半生則在漫長等待著一句她們應得的、正式的道...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這一陣子悶熱潮溼與高溫日曬,讓不少人開始「皮在癢」,不想麻煩上醫院,有人偏好到藥局買藥自行塗塗抹抹,但這樣的行為很危險!藥師提醒,從黴菌感染、汗疹、蚊蟲叮咬搔癢到毛囊炎等,皮膚用藥其實種類繁多,一般民眾如果自行使用不當,最怕導致副作用,甚至延誤病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閱讀詳情 »

全台鬧COVID-19疫苗荒,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今天表示,新北疫苗到昨天為止已施打完畢,未來10天都沒有疫苗能打,他認為全台應該都面臨一樣的狀況,也提到南韓官員赴美催疫苗的舉動,建議中央採用更積極的做法。新北市下午舉行疫情記者會,劉和然坦言,新北疫苗已在昨天打完,這10天都沒辦法打疫苗。他批評,如果...

閱讀詳情 »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昨日晚間表示,民眾換購五倍券的1000元可評估全部由中央政府吸收負擔。台北副市長黃珊珊下午主持防疫記者會時表示,北市會以受到民生經濟衝擊的行業先幫助紓困,她也批評中央對於振興的作法「朝令夕改」,導致北市的政策也改了3、4次,中央對於振興紓困的方向一直不確定,給地方政府造成很大的困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