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錐體外症候群靜不下來 原是藥物的副作用

錐體外症候群靜不下來 原是藥物的副作用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一名年約四十歲婦人,因為吃壞東西,一直嘔吐不已,因而到醫院掛急診,結果在打了一針止吐針之後,出現一直無法靜下來的情形;原來是止吐針引起副作用,這名婦人出現錐體外症候群,所幸經由緩解症狀藥物,才改善不適。

坐不住+巴金森氏症症狀

北醫藥劑部藥師蔡宜珊表示,錐體外症候群通常是以住院病人居多,而且多因抗精神藥物所導致,有些止吐藥也會有此副作用;病人會有靜不下來的症狀,坐不住,一直想走動,或是巴金森氏症的症狀,如講話速度變緩慢或靜止時會顫抖,身體或四肢肌肉會攣縮。

緩解症狀藥物可改善

對於因為藥物引起的錐體外症候群,該如何改善?蔡宜珊藥師指出,除了可經由降低用藥劑量來改善之外,也可以開給緩解症狀的藥物來改善;如果有無法靜坐,則是可以開給苯二氮平類用藥或是乙型交感神經接受體阻斷劑,若是有巴金森氏症症狀和肌張力異常,則可以服用抗乙醯膽鹼藥物來改善症狀。

用藥後出現異常速就醫

蔡宜珊藥師並提醒,由於憂鬱症、躁鬱症等抗精神用藥是作用在腦中傳導物質,所以都有可能產生錐體外症候群,若是在用藥治療後出現靜不下來,或是有急性肌張力異常等現象,應盡速回診,由醫師評估是否為藥物所引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00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陳社工服務於青少年純潔協會位在萬華的據點,平時從事弱勢青少課後照顧,及其弱勢家庭的資源協助,承接著弱勢家庭課後照顧的責任。透過陳社工的視角,看見警戒後的萬華,弱勢孩童與家庭及社福團體的兩難處境。    做什麼事情 都要先聲明:來自萬華「現在做什...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國際科學期刊《自然》(Nature)研究論文顯示,每5名確診者中,就有1人無症狀患者。不過,常見的輕症表現,如輕微發燒、咳嗽、疼痛,又與感冒流感相似,確實很難自我察覺,唯有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避免出入公共場所,才能有效自保。 世界衛生組織曾經發布新冠肺炎10...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疫情升溫掀起疫苗搶打潮,首批到貨的AZ疫苗中,亞東醫院表示,鼓勵員工施打外,更開放65歲以上長者與鄰近地區基層醫護人員施打,總打數突破1萬1千劑。施打過第一劑甚至是第二劑的醫護人員,更檢驗出100%的抗體陽性率,讓這場戰役露出一線曙光。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最新一...

閱讀詳情 »

2021.05.28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5月28日為止,已經有78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