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錯誤飲食習慣 小心變成「無膽」少年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你家孩子愛喝含糖飲料、不喝白開水,喜歡炸雞、薯條,不吃青菜嗎?小心變成「無膽」青少年!醫師指出,飲食不正常,除了容易發胖,引發慢性疾病、代謝症候群之外,還可能增加膽囊結石併膽囊炎風險,必須摘除膽囊。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一般外科主任莊振榮表示,膽囊結石是成年人常見消化系統的疾病,發生率約在10%。至於膽結石併急性膽囊炎好發於40歲以上,這也是中年婦女摘除膽囊的主因之一。

不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近期卻連續收治3名罹患膽結石併急性膽囊炎的青少年,年紀都只有10幾歲,因反覆腹痛,服用藥物治療無效,到院檢查,才發現問題。

經家長與少年同意後,醫師施以腹腔鏡膽囊摘除術,手術後,三名青少年解決心腹大患,返回學校繼續求學生活,但從此也成為「無膽」之人,必須嚴格控制飲食。

莊振榮醫師指出,國內很多疾病都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以膽囊結石併膽囊炎為例,臨床發現,越來越多的患者是30歲乃至20歲的成年人,但十幾歲青少年罹病仍屬少見。

為了找出答案,詳問這三名青少年患者的病史與生活習慣,結果發現,「無膽少年」平常多喝含糖飲料、少喝白開水,有人甚至只喝飲料,而不喝白開水。

另外,這三人都愛吃炸雞及零食,且不吃蔬菜。莊振榮醫師認為,這種錯誤的飲食習慣應該就是導致青少年發生膽囊結石的主因。

即使透過腹腔鏡進行膽囊摘除手術,造福眾多的膽結石患者,不過,莊振榮醫師仍提醒,家長與老師應多關心青少年的飲食習慣,少喝含糖飲料,每天喝白開水至少1500c.c.,三餐都應吃蔬菜,少吃油炸高熱量食物,以避免膽結石發生。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075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嬰幼兒時期出現癲癇,其原因和嬰兒出生時缺氧,導致腦部病變有關,或是和電解質不平衡也有關係。而幼兒所出現的癲癇症狀,並不一定只會有抽搐,也有些幼兒會有失神性癲癇,會因為腦中放電而暫時性發呆,家長若是發現孩子有這種現象時,最好是能及早帶去小兒神經科檢查,及早接受治療。癲癇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同時也是我們的第二大腦,有70%以上的免疫細胞都在腸道,同時亦支配了包括血清素和多巴胺等情緒因素,若腸道健康受損,可能導致過敏、氣喘,罹癌的風險也可能增高。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免疫系統疾病、抑鬱、自閉症等,這些看似無關的病症,居然都有可能是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有些民眾睡再多、睡再飽,看起來還是很疲累、精神很差;這些人多會以為是臉上的淚溝所導致,因而會去尋求醫美來改善!開業皮膚科診所院長莊德揚指出,門診中,有時會看到這樣的求診患者指定做填補淚溝等單一療程,希望看起來精神好一點。其實,光做填補淚溝等局部療程,改善效果很有限,必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吃完藥後我臉部、身上長滿痘子,曬到太陽都隱隱刺痛,根本不敢出門,我才會想自己減藥啊!」。這並非唯一的案例,因為肺腺癌患者除了要「存活」,他們更想要「生活」,澄清醫院中港分院胸腔內科主任劉杜鎮嚴肅的說道。近年來,隨著藥物的進步,許多晚期肺癌患者經由標靶治療妥善控制病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