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效左心室輔助器 助心衰竭患者「重獲心生」

長效左心室輔助器 助心衰竭患者「重獲心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一名8旬許伯伯,罹患心臟衰竭近十年,期間心肌梗塞反覆發生並因此多次植入心臟支架,末期病況甚至惡化到僅能在醫院內依賴強心劑維持生命,連想回家都沒有辦法。而難過的是,許伯伯也因年齡限制,被排除在心臟移植等待名單之外,心灰意冷之際,新一代長效左心室輔助器問世,協助陳伯伯重拾日常生活。手術到現在六年過去,許伯伯不只生活無恙,還能發揮拿手廚藝天天為家人料理三餐,獲得更多與家人相伴的時光。

心臟衰竭非絕症 多種治療方式有效協助改善

「心臟衰竭」聽起來可怕,但其廣義來說,就是患者心臟打出去的血液不夠供全身使用,進而漸進式地影響到多種器官。因器官血液供給不足,患者初期會較易疲憊,隨著病況發展,可能出現「喘」,及下半身、全身浮腫現象。

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外科陽厚生醫師強調,「心臟衰竭不等於絕症」,隨著醫藥科技進步,有相當大比例的患者是能有效治療的,包括藥物治療、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等等,都能明顯延長患者壽命。

末期心衰竭 長效型心室輔助器免等待

當藥物治療、瓣膜置換都無法協助改善時,患者多已是末期心臟衰竭,陽厚生醫師表示,除了安寧療法外,現在主要有兩種最終治療選擇。

第一種是「心臟移植」,患者需符合國家心臟移植標準,但因目前等待捐贈者與心臟移植供應者比例仍是「僧多粥少」,等待時間不定性高,患者能否久等也是問題;第二種是發展已得醫界認可,且歐美國家有七成患者用其取代心臟移植作為最終治療的「長效型心室輔助器」,對於等待換心或是超過心臟移植年齡上限的患者是一大福音。

提升方便性 治療同時兼顧生活品質

長效型心室輔助器就像放置體內的人工幫浦,協助將血液從左心室經主動脈打入全身,進而舒緩心臟衰竭症狀。

陽厚生醫師說明,以往心臟衰竭取代治療,例如:葉克膜、短效左心室輔助器等等,患者移動範圍只能被侷限在病房內,沒有生活可言。長效型心室輔助器因為是全植入性,只有電池跟控制器在體外,因此患者不需待在醫院,甚至能回到工作崗位,大大改善生活品質。

陽厚生醫師也分享,根據最新研究統計顯示,植入長效型心室輔助器患者前3-5年的存活率,已與心臟移植相差無幾,是對末期心臟衰竭治療一個很大的鼓勵。

安全性獲醫界認證 提供患者「心」選項

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藉由專業醫師團隊分工,多科別照護及追蹤病人用藥,讓心臟衰竭患者得到最適切的治療。而長效左心室輔助器作為治療新利器,經過十餘年的發展與進化,目前手術後存活率及安全性都已得到醫界認證,成為除心臟移植外,末期心臟衰竭患者強力的治療選項。

【延伸閱讀】

換心者「僧多粥少」 淺談心衰竭治療策略

三十歲男罹心衰竭 長效左心室輔助器助走出病房返職場、等換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02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發表「秋冬專案」,除8大場所強制戴口罩外,面對國際新冠疫情未見平息,12月1日零時起,所有登機來台民眾不論身份與目的,登機時都要檢附3日內病毒核酸檢測陰性報告,若抵台發現報告不實或規避等,最高將處15萬元罰鍰;另外,醫院通報採檢量,指揮...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秋冬專案」,今(18)日正式對外宣布,對於一般民眾影響最大政策改變,12月1日起8大類場所將強制戴口罩,經勸導仍堅持違規,最重可罰1.5萬元罰鍰;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相信民眾能團結一致,不聽勸導才會開罰,室內場合原則上要戴口罩,仍戶外可視狀...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衛福部疾管署今(18)日宣布,日前暫緩50至64歲族群公費流感疫苗施打,將在12月1日將恢復接種,疾管署統計,公費流感疫苗目前已施打544萬劑,扣除預留給校園疫苗,目前仍有30多萬劑,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強調,希望能在12月前完成所有公費流感疫苗施打,加購6萬劑流感疫苗1...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境外移入新增2名個案,分別是30多歲印尼籍女性(第607例),與60多歲本國籍男性(第608例),分別由印尼與美國入境,目前掌握須居家隔離共59人;同時指揮中心宣布,近期印尼移工入境確診數增加,考慮當地4間人力仲介訓練場所不利防疫,暫緩4間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