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效左心室輔助器 助心衰竭患者「重獲心生」

長效左心室輔助器 助心衰竭患者「重獲心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一名8旬許伯伯,罹患心臟衰竭近十年,期間心肌梗塞反覆發生並因此多次植入心臟支架,末期病況甚至惡化到僅能在醫院內依賴強心劑維持生命,連想回家都沒有辦法。而難過的是,許伯伯也因年齡限制,被排除在心臟移植等待名單之外,心灰意冷之際,新一代長效左心室輔助器問世,協助陳伯伯重拾日常生活。手術到現在六年過去,許伯伯不只生活無恙,還能發揮拿手廚藝天天為家人料理三餐,獲得更多與家人相伴的時光。

心臟衰竭非絕症 多種治療方式有效協助改善

「心臟衰竭」聽起來可怕,但其廣義來說,就是患者心臟打出去的血液不夠供全身使用,進而漸進式地影響到多種器官。因器官血液供給不足,患者初期會較易疲憊,隨著病況發展,可能出現「喘」,及下半身、全身浮腫現象。

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外科陽厚生醫師強調,「心臟衰竭不等於絕症」,隨著醫藥科技進步,有相當大比例的患者是能有效治療的,包括藥物治療、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等等,都能明顯延長患者壽命。

末期心衰竭 長效型心室輔助器免等待

當藥物治療、瓣膜置換都無法協助改善時,患者多已是末期心臟衰竭,陽厚生醫師表示,除了安寧療法外,現在主要有兩種最終治療選擇。

第一種是「心臟移植」,患者需符合國家心臟移植標準,但因目前等待捐贈者與心臟移植供應者比例仍是「僧多粥少」,等待時間不定性高,患者能否久等也是問題;第二種是發展已得醫界認可,且歐美國家有七成患者用其取代心臟移植作為最終治療的「長效型心室輔助器」,對於等待換心或是超過心臟移植年齡上限的患者是一大福音。

提升方便性 治療同時兼顧生活品質

長效型心室輔助器就像放置體內的人工幫浦,協助將血液從左心室經主動脈打入全身,進而舒緩心臟衰竭症狀。

陽厚生醫師說明,以往心臟衰竭取代治療,例如:葉克膜、短效左心室輔助器等等,患者移動範圍只能被侷限在病房內,沒有生活可言。長效型心室輔助器因為是全植入性,只有電池跟控制器在體外,因此患者不需待在醫院,甚至能回到工作崗位,大大改善生活品質。

陽厚生醫師也分享,根據最新研究統計顯示,植入長效型心室輔助器患者前3-5年的存活率,已與心臟移植相差無幾,是對末期心臟衰竭治療一個很大的鼓勵。

安全性獲醫界認證 提供患者「心」選項

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藉由專業醫師團隊分工,多科別照護及追蹤病人用藥,讓心臟衰竭患者得到最適切的治療。而長效左心室輔助器作為治療新利器,經過十餘年的發展與進化,目前手術後存活率及安全性都已得到醫界認證,成為除心臟移植外,末期心臟衰竭患者強力的治療選項。

【延伸閱讀】

換心者「僧多粥少」 淺談心衰竭治療策略

三十歲男罹心衰竭 長效左心室輔助器助走出病房返職場、等換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02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COVID-19自費檢驗費用公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日表示,為使民眾便於掌握COVID-19自費檢驗資訊,指揮中心請各縣市衛生局提供相關資料,已公布全國各自費檢驗指定醫院相關收費資訊,方便民眾上網查閱。相關訊息置於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中報導】常見的婦科疾病不外乎子宮和卵巢的問題,一般常見的良性腫瘤大多發生在20至30歲正值生育年齡的女性,因為經期異常、經血量過多、經痛或有計劃生育等,到婦產科進行超音波檢查後才發現病灶,婦科腫瘤常成為女性不孕的成因。 子宮和卵巢是女性生育與維持青春的重要器官,若發現異常不應...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秋冬專案要求任何入境旅客,登機前都須繳交病毒核酸陰性證明,相對民眾出境到他國,多數也有同樣需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國內37間醫療院所,有提供當日檢驗服務,單次檢驗約7,000元;另一方面,新冠疫苗對外採購,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2)日透露,又1間廠商在談判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血液是珍貴的醫療資源,每一滴都不會被浪費,除了紅血球被用於緊急輸血,其實血液還會依不同醫療需求,製造成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血液製劑。台灣血液基金會董事長暨新光醫院院長侯勝茂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呼籲,血液製劑要安全,最好採用當地地區的低危險群的捐血人,所捐的血液做成的製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