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長期不吃早餐,全身臟器都會受到傷害

長期不吃早餐,全身臟器都會受到傷害

(圖片翻攝來源)

有調查顯示,38.54%的人不能堅持每天吃早餐,4.16%的人甚至從來不吃。如今,沒時間、沒胃口、控制體重……成了大多數上班族的藉口。殊不知,長期不吃早餐,全身臟器都會受到傷害。本期,我們特邀專家為大家講解不吃早餐的危害。

主講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砲兵總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副主任醫師王瑞玲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砲兵總醫院醫務部副主任、中醫科博士張蓉

早飯在一日三餐中是最重要的一餐,它為開始新的一天補充營養和能量。長期不吃早飯,以下幾個器官最受傷。傷心傷腦。從西醫角度講,經過一晚的消化,食物已經消耗殆盡,早上血糖指數較低,此時如果不吃早餐補充血糖,機體會動用儲存的肌糖原和肝醣原,這樣對肌肉和肝臟會產生負擔,典型的長期表現就是四肢無力。此外,一些人當血糖供應不足時,就會使以葡萄糖為能源的心臟、腦細胞活力不足,人會出現疲倦、暈厥等表現,嚴重損害大腦和心臟。

從中醫角度講,一般人前一天的晚餐和第二天早餐大概間隔12個小時,這個過程中處於禁食狀態,如果不吃早餐,等到午餐已經禁食長達16個小時,容易導致低血糖和低血壓,這樣以葡萄糖為能量的心腦器官供應不足,產生缺氧、缺血。嚴重時,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此外,因為經過一夜空腹,人體血液中的血小板黏度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緩慢,容易在血管裡形成小血凝塊,一旦阻塞冠狀動脈,就會引起心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

傷胃傷膽。晚上睡覺時人雖然休息了,但消化系統仍在不停地“工作”。早上7點左右胃腸道“甦醒”,分泌胃酸、消化酶等,如果不吃早餐中和這些物質,就會損傷胃腸道黏膜,長此以往將導致胃炎,甚至胃潰瘍等疾病。

同樣,夜晚膽汁仍在分泌,儲存在膽囊中,早晨吃飯,食物刺激膽囊分泌膽汁。如果不吃早餐,膽汁會在膽囊中停留較長時間,其中的膽固醇等結晶就會析出過多,“停靠”在膽囊壁上,時間長了容易形成膽結石。

傳統中醫把人的髒腑和十二時辰對應起來,卯時(上午5 點至上午7 點),人的大腸經最旺盛,辰時(上午7點到上午9點)胃經旺盛。這幾個時辰胃腸活動最活躍,而食物對器官有乳養作用,會讓胃腸經脈得到氣血的補償。如果此時不吃早餐,則會損害腸胃。

讓胰島素“失效”。從西醫角度講,人體內的一些激​​素控制著人體的正常活動,而且這些激素會針對外界環境發生量的變化,但一些常規的分泌是隨著人體的生物鐘變化的。

在正常生理狀態下,生長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均從半夜開始分泌,並逐漸增加,凌晨分泌到達最高峰,下午出現第二個分泌高峰。而人體正常基礎胰島素分泌可隨著這些拮抗激素的升高而增多,即在凌晨與下午分別各有一個胰島素基礎分泌高峰。胰島素有降血糖作用,如果早晨不進食,提供機體血糖,機體分泌的胰島素將無“用武之地”,長此以往容易發生胰島素抵抗,導致出現糖尿病。

吃早餐,講方法。起床後,可以先喝50~100毫升溫開水開胃,再吃早餐。早餐應以溫熱的食物為主,中醫認為,胃的作用是“受納腐熟水穀”,意思是說胃除了要接受食物,還要把食物磨碎並進行初步消化,而食物消化、腐熟必須達到一定的溫度。因此,早餐應多吃五穀類食物,如包子、饅頭、稀飯、麵條等,少吃葷菜。

(本篇摘自來源)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甜食是小朋友的最愛,也因此,蛀牙成了學齡兒童常見的口腔疾病,醫師指出,除了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學童定期每半年塗氟,更能有效預防蛀牙。 童愛吃甜食又不刷牙 蛀牙比例逾6成 臺北巿立聯合醫院口腔醫學部一般牙醫科馬魁醫師表示,一般小朋友約65%有蛀牙,身心障礙的小朋友,...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現代人工作型態改變,經常需要低頭工作加上3C產品發達,造成許多人長期姿勢不良,因此頸椎椎間盤突出的案例也越來越常見。對此,骨科醫師表示,椎間盤突出常見的症狀有下背痛、肩頸疼痛、單側坐骨神經痛或肢體麻木、患肢無力等,嚴重的病患甚至會出現肌肉萎縮或排尿功能障礙,不容小...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日前疾管署公布,上週國內新增日本腦炎4病例,分別分部於台中市、南投縣、雲林縣及屏東縣各1例,其中台中市更是今年首例個案,今年截至目前已累計19例確定病例,多集中於中、南部,疾管署提醒,目前為日本腦炎流行高峰期,請民眾除加強防蚊措施。 上週新增4案例 台中市今年首發...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編譯)別讓椅子謀殺你!許多上班族只要一到公司,就如同植物種在土壤裡,只有上廁所、用餐、下班,才會久久起身一次,且回到家更是攤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休息,但其實久坐對身體的影響很大。  除了常見的肥胖、腰痠背痛、心血管疾病,日前更有項最新研究發現,對於女性而言,如果花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