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期姿勢不良 小心下背痛纏身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網路多元化的普及,現今宅經濟讓人多數時間待在電腦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陳孟超指出,長時間久站或使用電腦久坐、以及過度使用智慧型手機造成姿勢不良,最後都很可能引起下背疼痛。

「下背痛」為新興的職業病,與脊椎退化、姿勢不良及工作型態息息相關,若先前做過脊椎手術之患者,下背痛復發的機率也相對提高。陳孟超進一步指出,國人一生中有8成機率患有下背疼痛的症狀,一般下背痛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若持續治療長達3個月,疼痛卻未改善,恐為慢性下背痛,需進一步觀察及治療。

陳孟超表示,一名六旬婦人由於長期久站引發下背痛,每到夜晚總是痛到無法入睡,經檢查發現為腰椎狹窄造成神經壓迫併慢性下背痛,需動手術才能緩解疼痛,但婦人害怕開刀,不願接受治療,醫師建議婦人選擇新型的微創治療,不用動刀即可減輕身體疼痛,婦人術後疼痛指數也已由8分降低至2分。

目前慢性下背痛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及手術治療,許多患者對於藥物治療已產生抗藥性或害怕副作用,且因害怕動刀而對治療卻步。陳孟超進一步表示,上述婦人進行微創性的硬脊膜外沾黏分離術,將高濃度食鹽水及消炎藥物,利用一可彎式能配合內視鏡專利導管,導進脊椎硬脊膜外空間,使神經根與沾黏處分離,只需局部麻醉,相對於全身麻醉較無副作用,傷口僅有0.2公分,為最小侵入性手術。

任何侵入性治療皆可能存在某些副作用,包括治療中輕微的灼熱感或刺痛感、治療中及治療後頭痛的情形。陳孟超補充說明,硬脊膜沾黏分離手術時間較短,可降低患者對開刀的恐懼,疼痛舒緩程度可達5成至8成,幫助上述婦人緩解疼痛,改善生活品質。

另外,若有下背痛的症狀,應與醫療團隊密切合作,提早接受治療,陳孟超提醒國人注意姿勢勿久坐及久站,若固定姿勢超過1小時,至少需休息5至10分鐘,平日更應養成運動的習慣,以遠離下背痛,迎向無痛人生。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11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超過25歲才生第一個孩子的女性,較容易活超過90歲,這些女性活超過90歲的機率比早一點生小孩的女性增加21%。 許多因素 都會影響壽命長短 研究分析也發現,女性如果大學畢業、有結婚、收入較高,也較容易活超過90歲。研究作者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40多歲的上班族男子,平日工作常需盯著電腦,最近趕專案頻繁加班,日前一覺醒來無論怎麼謎眼睛或用力瞪大眼睛看,就是覺得東西變小、變暗、一片模糊。新竹馬偕紀念醫院眼科陳錫富醫師解釋,安排螢光眼底血管攝影後確診為急性發作的「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治療上,口服藥物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中醫治療兒童偏頭痛時,首先辨別外感或內傷,其次鑑別小兒寒、熱、虛、實的體質屬性。臺南市立安南醫院中醫部唐偉誠醫師表示,中醫「辨證論治」的核心精神是依據兒童體質、證型的不同,予以分型施治。 風寒外襲型 常見症狀為一側頭部或全頭呈跳痛或掣痛,吹風覺冷、面白、口不渴,舌淡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2 歲的小凱,全身皮膚多處發炎,可見許多紅紅疹子,皮膚乾燥且摸起來粗粗的,有時候會有濕濕黏黏的滲出液,且經常感到極度搔癢,抓到破皮流血,每天晚上小凱都因為劇烈搔癢,難以入眠。媽媽也因為要照顧小凱,無法安穩入睡,整夜提心吊膽,導致在工作也總是無法專注。 類固醇+抗生素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