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期腹背痛 當心胰臟癌湊一腳

長期腹背痛 當心胰臟癌湊一腳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衛福部105年統計資料顯示,癌症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一位,其中胰臟癌近十年來罹病人數逐年攀升,在所有癌別中死亡率排名第八。醫師指出,胰臟是位於後腹腔的內分泌器官,會分泌胰液將食物分解為人體需要的養分,而一旦產生惡性腫瘤,就可能妨礙胰液分泌到十二指腸,影響胰臟周遭器官運作,民眾若產生長期腹痛或背痛、體重無故減輕、嚴重腹瀉、糞便浮油或顏色為灰白色等情形,都有可能是胰臟癌的前兆,應立即就醫,安排詳細檢查。

三軍總醫院癌症中心主任何景良表示,胰臟癌患者過去多被認為具長期高糖高熱量飲食、好菸酒或體重過重等危險因子;然而,最近有不少生活作息良好,卻被診斷為胰臟癌的患者有增加的趨勢。民眾應提高警覺,認識疾病症狀,及早發現才能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胰臟癌晚期治療新選擇 第二線新劑型用藥成效良好

何景良表示,胰臟癌治療過程辛苦,患者若早期發現,能在腫瘤還沒擴散前以手術切除,但手術治療後,仍有再復發的可能。然而由於胰臟癌早期症狀不明顯,據統計有高達六成患者確診時已是中晚期,無法接受手術,只能透過化學藥物治療。過去胰臟癌藥物治療選擇少,一旦第一線藥物失效,便等同無藥可醫。所幸現在已有獲美國國家癌症指引納入治療建議的第二線新劑型用藥,除了能有效延長患者存活期,副作用也可獲得管控,讓患者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長期腹背痛 當心胰臟癌湊一腳

▲三軍總醫院癌症中心主任何景良

有一名56歲男性經診斷為胰臟癌後先接受手術治療,但半年後不幸復發,使用第一線藥物狀況不見好轉後,改採第二線藥物,治療三個月後,電腦斷層檢查結果顯示腫瘤變小、腫瘤指數下降,患者本身也積極調整飲食及生活作息,治療成效十分良好。

政府健檢有多項補助 醫籲民眾多加利用

何景良表示,多攝取蔬果,對胰臟及腸胃道的癌症防治都有很大的幫助,此外,也應多注意自身健康,若長期不明原因腹部及背部疼痛,就應盡早就醫。何景良提醒,有時候一般的抽血或超音波檢查無法明確診斷,若是不適症狀長期未獲得改善,應尋求更精密的影像檢查,才能發現病兆。現今政府有多項健康檢查補助措施,民眾也可以多加利用,降低疑慮,保障自身健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775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多日未傳COVID-19(新冠肺炎)本土病例,今(28)日再傳2例,都沒有出國史,感染源也都不明,防疫單位全力追查接觸者,判斷可能來源與降低社區散佈風險。另外,空服員工作安全引起廣大注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決定,空服員值勤時必須配戴口罩、護目鏡、手套、防護服,4月1...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於世界各地傳出確診病例,相較於SARS,新冠肺炎具高傳染力但低致死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確診案例中,3%為重症病患、15%發生喘的徵兆,但高達82%為輕症患者;台灣感染科醫師也指出,從輕症轉重症的關鍵,並非病毒量太多,往往是失調的免疫力。免疫力的高低因人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因應武漢肺炎疫情,高雄市政府自農曆春節期間,責請一家地區級醫院提供40床,提供居家檢疫有外宿需求或無家可歸民眾居住;高雄市政府衛生局表示,另外考量民眾外宿執行居家檢疫需求提升,加上自歐美等地區返國民眾人流增加,目前也已有兩家友善旅館,共32床投入防疫行列,可望將透過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全球各地陸續爆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各國紛紛上緊發條,祭出許多防疫措施。在民眾及政府的努力下,臺灣目前的防疫成績,在國際上有目共睹。儘管如此,國內持續努力防止院內感染,醫療院所更落實進行管控出入口防疫點,保障民眾的就醫安全。 開立3個月連續處方箋 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