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她經痛狂吃止痛藥無效 子宮內膜異位症擾生活

她經痛狂吃止痛藥無效 子宮內膜異位症擾生活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卵巢長巧克力囊腫 子宮內膜異位症擾職場生活

輕忽經痛,竟成職場女強人夢魘!有位32歲的小玲(化名)在上市公司擔任主管職,熱愛工作的她,事業一帆風順,但嚴重的經痛總痛得她無法上班,初期服用止痛藥稍有改善,沒想到後來止痛藥愈吃愈多,效果也愈來愈差,最後因經痛難耐才就醫。經檢查發現,小玲因子宮內膜異位,在卵巢內形成約5至6公分的巧克力囊腫,因暫時沒有生育需求,醫師採取內視鏡手術切除巧克力囊腫,術後搭配新型口服黃體素長期治療,讓小玲順利重返職場工作,遠離疼痛的折磨。

輕忽子宮內膜異位症受苦 應儘早主動接受檢查

亞東醫院婦產部病房主任吳文毅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女性常見的疾病,由於經血可能逆流至卵巢、輸卵管、腹膜腔內外或是大腸等部位,堆積的經血會導致該部位局部發炎,並產生經痛、骨盆腔疼痛及性交痛等症狀,甚至經期前後引起腹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與工作表現。

吳文毅醫師說,一旦出現相關症狀,應儘速就醫並接受內診、抽血及超音波檢查,進一步確診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並根據患者狀況,訂定合適的治療對策。若是較年輕、未來有生育計畫者,會建議採取保守型手術,透過手術清除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後,疼痛可獲得大幅度改善;然而,子宮內膜異位症術後五年內有高達70%的復發率,因此必須搭配藥物長期輔助治療,才能避免復發與再次手術對卵巢、子宮的傷害。

健保給付新型口服黃體素 改善經痛副作用低

在術後藥物的治療上,以往常用停經針劑藥物或雄性素,吳文毅醫師指出,這些藥物治療雖然有效抑制子宮內膜異位症及減緩疼痛,卻也伴隨不少副作用,例如:因使用停經針劑造成的失眠、熱潮紅、骨質疏鬆等更年期症狀;或是雄性素致使痘痘生長、喉嚨沙啞、冒出小鬍子等雄性化特徵,都會降低患者的治療意願。而目前通過健保給付的新型口服黃體素,較無上述副作用,長期服用可讓五年復發率降低至4%。如有懷孕需求,停藥後兩個月就能恢復排卵功能。

善選術後長期控制藥物治療 降低復發保有生活品質

吳文毅醫師提醒,目前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檢查都相當方便、快速,如經期時持續疼痛或性交疼痛的女性,應提高警覺並儘早前往婦產科就診,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若是已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應選擇可長期控制、便利且副作用低的藥物接續治療,以延續手術治療效果,減少復發可能性,讓自己與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平共存,保有最佳的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777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創辦人李文雄不幸於上周五(22日)死於胰臟癌,據了解,他是在去年1月接受高階影像健診時,意外發現胰臟末端有顆腫瘤,立即轉至某醫學中心進一步檢查,確診為晚期胰臟癌,經過近2年的治療,仍不幸死亡,享壽61歲。   李文雄民國71年畢業於台大政治系...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氣象局發出訊息,周五前北部與東北部都是溼冷天氣,雖然周末天氣稍微回穩,但下周一開始,臺北市最低溫度恐怕下探15度。許多人最近感受到明顯寒意,下班回家洗個熱水澡是許多人的取暖方式之一,但水溫太高或洗澡時間太長,都有可能導致皮膚損傷,引發乾癢等不適症狀,取暖不成反倒增加煩...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我真的沒有偷吃!」1名40歲男性日前龜頭紅腫、包皮龜裂疼痛,太太以為他在外面亂來有小三,才會得了性病。至泌尿科檢查,確診為龜頭包皮炎,但並無危險性行為,進一步詢問才知是口服降血糖藥物所引發的生殖器官感染。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椎間盤是盤狀軟骨物質,是人體天然的避震器,讓我們能做轉頭、挺腰及扭轉身體等動作。椎間盤中央的核心是髓核(Nucleus pulposus),髓核內含水及膠原纖維(Collagen Fiber),因此柔軟有彈性,可以分擔脊椎承受的壓力及衝擊。椎間盤外圍是強韌的纖維環(Annu...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