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者留意肌少症 蛋白質及運動缺一不可

長者留意肌少症 蛋白質及運動缺一不可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不少長者隨著年紀增長改變飲食習慣,食量、食慾都有下降狀況,易造成營養不足,加上若同時患有慢性病,便會成為「肌少症」高危險群,導致失能、生活品質下降。台南市立醫院營養課課長張麗娟營養師表示,長者一定要補充足夠營養才能有長肌肉的能量,務必留意三餐攝取量,自平時生活開始防範。

優質蛋白質重要 牛奶雞蛋具豐富胺基酸

許多晚輩在照護家中長者時會因其飲食狀況擔憂,張麗娟說明,長者的飲食狀況確實會對健康產生危害,若是營養不夠,加上不愛運動,甚至伴有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患者,常是肌少症高危險群,需要從飲食開始改善。

務必補充足量營養才能強化肌肉,其中最重要的營養素即為「蛋白質」;不過,過了 65 歲,吸收蛋白質能力下降,因此更要補充好的蛋白質,如:牛奶、雞蛋、瘦肉、黃豆類等,都含有增長肌肉的必需胺基酸──白胺酸,需要足量攝取。

3 餐食用掌心分量蛋白質 維持足夠營養

另外,張麗娟建議,蛋白質應平均分配於三餐,不要集中於某一餐,每餐食用自己掌心大小份量的蛋白質,方能營養足夠,具有力氣長肌肉。若是因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有飲食禁忌,或者牙齒咀嚼功能變差、味覺改變等,導致胃口差食量小,則建議兩餐中間及睡前補個小點心,例如:豆漿、豆花、牛奶、優格或一顆蛋都是不錯選擇,並每日補充 2 杯牛奶或優酪乳、優格等。

選擇個人合適運動 有效增加肌力

除了補充蛋白質營養,運動也不可缺少,需要有氧運動加上阻力運動,以每週 5 天、每次 30 分鐘、每週 150 分鐘為目標,並依照個人肌耐力程度,選擇合適運動類型。

在阻力運動部分,可簡單以裝滿水的寶特瓶當作啞鈴訓練負重,或用彈力帶運動;有氧運動方面,例如:健走、游泳等。與飲食同步增加肌力。

飲食運動雙向進行 避免肌少症危害

日常生活中就必須以飲食及運動雙向進行,方能預防自己產生肌少症危害;張麗娟提醒,肌少症可能造成生活失能、生活品質下降,甚至生活無法自理等,更可能增加死亡風險,因此平時即需維護自我健康,不僅維持生活能量,也避免家人擔憂。

【延伸閱讀】空汙來襲咳不停 呼吸道保護看這裡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37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細胞治療研究如何有效應用於臨床上,是各界持續在努力的目標,國立成功大學與國家衛生研究院簽署合作協定,雙方以進行細胞治療臨床試驗及推動符合特管辦法之各項細胞治療業務為合作目標,並分享臨床及實驗室資源、人員交流訓練;成大醫學院院長沈延盛指出,雙方以免疫樹突細胞治療胰臟癌為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東部的不孕夫妻有福了!國寶級女中醫師黃蘭媖,也是南臺灣超人氣、最有名的送子醫師,最權威的不孕症治療中醫專家從九月起加入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團隊,為新任中醫顧問,讓東部的民眾以後不須再長途跋涉,也能在花蓮一圓求子夢。從中醫調整體質 受孕機率增加擁有30年中醫臨床經驗的黃蘭媖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發燒、咳嗽是孩童生病時最常見的症狀,5歲陳小妹妹因反覆高燒達40度及劇烈咳嗽就醫,因狀況未改善,改到國泰綜合醫院就診,經胸部X光發現有大量肺積水約500cc(相當於1瓶可樂),經插胸管引流胸水,血液及胸水,檢驗結果是黴漿菌感染引起大量肺積水,入院使用抗生素治療,住院3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26歲模特兒周穎立,平時很注重飲食及運動,擁有良好生活習慣,也沒有乳房家族病史,但卻在四月時確診罹患三陰性乳癌第一期,且術後的後遺症讓原本跳舞出身的她無法像從前一樣站在舞台上,甚至原本受邀到大陸擔任Barre健身舞蹈的教練也一夕夢碎,一度讓她失去方向,所幸在家人與朋友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