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褥瘡不處理 2週內組織恐壞死

長褥瘡不處理 2週內組織恐壞死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你家有行動不便、須長期臥床或久坐輪椅的人嗎?醫師提醒,失能者在夏季時若長褥瘡,往往較嚴重,若不在褥瘡生成初期就積極處理治療,「不用兩個禮拜就可能會造成皮膚組織壞死。」

振興醫院整形外科陳綱華醫師表示,褥瘡是長期肢體活動不良的患者、長期臥床、意識不清楚、有糖尿病或皮膚脆弱、體力衰弱或營養不良的病患常見的問題。一般來說,在形成褥瘡傷口以前,往往會出現一些異常徵兆,例如某些經長久壓部位的皮膚發紅,而且超過30分鐘以上都不會消退,就是最早期的警訊。

此時,民眾只要改善施壓處的循環問題,皮膚發紅處便可逐漸消退、仍是屬於可逆的反應;但民眾若沒警覺、仍持續受壓,那麼發紅部位不僅不會消退,還有可能會進一步發紫、出現水泡或皮膚潰爛,增加感染蜂窩性組織炎的機率,嚴重者甚至會導致休克、死亡。

至於哪些部位容易生褥瘡?陳綱華醫師說,平躺床上時,肩胛骨、手肘、薦椎骨、腳後跟等處壓力較大,容易形成褥瘡;側臥時,耳朵、肩膀、臀部骨頭、膝蓋外側、腳踝外側等處應格外注意;久坐輪椅者,則得注意肩胛骨、尾椎骨、膝蓋背面、腳底以及坐骨等部位。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5996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報導】高雄市美濃區1名50多歲居家檢疫女性個案,於第13日時,突然陳屍家中,起初原因不明,加上之前在大陸從事醫護工作,引起矚目,所幸採檢證實為新冠肺炎陰性,虛驚一場。 該名婦人日前日前自大陸返台,入境時並無症狀,直接返家接受居家隔離,本月12日,也就是居家隔離第13天,卻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COVID-19疫情延燒全球,我國防疫有成,連續多日無本土病例,指揮中心自6月7日起放寬國內防疫措施,但也發現到近期民眾警戒心下降,整體防疫新生活運動落實情形不盡理想,因此在8月5日提醒民眾,在出入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或會密切接觸不特定對象之人潮擁擠或密閉場所時,務必佩戴口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小筠(化名)是一位剛懷孕的女性勞工,在某公司的實驗室上班,工作中經常使用化學品,其中包含甲醛與二甲苯。因為是第一胎,小筠很擔心這些化學品會不會對腹中胎兒造成不良影響,但懷孕還未滿三個月,礙於傳統又不好意思在職場上開口,因此到臺大醫院環境暨職業醫學部門診諮詢。甲醛具有生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牙周病好發於30歲以上民眾,且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有八成的成人都因口腔衛生沒做好而引起牙周病,若沒積極治療恐累積成其他慢性共病,未來治療效果也會大打折扣。一名八旬婆婆早年因嚴重的掉牙問題而進行多顆牙齒的植牙手術,然而婆婆卻長期輕忽牙周病,不僅沒有定期回診也未善盡落實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