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開「心」! 微創手術免開胸

開「心」! 微創手術免開胸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傳統心臟瓣膜手術是經由體外循環與胸骨切開手術來進行,科技進步發展出經導管的主動脈瓣置換微創手術,大幅降低開心手術的風險;奇美醫學中心去年底成立了「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簡稱TAVI)」」團隊,且已成功完成四個案例。

主動脈瓣狹窄  心衰竭隨之而來

主動脈瓣位於左心室與主動脈之間,在左心室收縮的時候,必須完全張開,讓血流順利從左心室輸出到主動脈,將富含氧氣的血液送往全身。主動脈瓣可能因為先天或後天的原因無法順利張開,變成一個狹窄的開口,這就是「主動脈瓣狹窄」。

面對狹窄的主動脈瓣,左心室需要非常用力才能順利把血液推過主動脈瓣,在疾病初期病人多數沒有症狀,但隨著主動脈瓣愈來愈狹窄,左心室會愈來愈肥厚、甚至衰竭,病人也會因此產生心絞痛、暈厥,甚至喘、水腫等心衰竭症狀。

傳統外科開胸骨治療  病人接受度低

對於主動脈瓣狹窄最有效的治療是以外科方式將主動脈瓣置換,傳統的開刀方式必須鋸開胸骨,且手術時間長,常常許多老年病人不願意、或開刀醫師覺得病人年紀大風險高不適合開刀,最後許多病人只能在承受著心絞痛、心衰竭的種種不適中渡過餘生。

因此,病人從產生症狀開始,病人的存活率會開始明顯下降,從開始心絞痛到死亡平均約5年,從開始暈厥到死亡平均約3年,從開始心衰竭症狀到死亡平均約2年;半數以上的主動脈瓣狹窄是因為年齡增長而導致瓣膜鈣化所形成,在8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盛行率約4%。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  傷口小恢復快且治癒佳

奇美醫學中心院長邱仲慶表示,現今出現的新型治療是「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簡稱TAVI)」。TAVI乃是經由導管方式將瓣膜支架置入主動脈瓣部位,將原先有病變的瓣膜向外撐開,讓植入的瓣膜取代原有瓣膜而恢復正常運作。這樣的手術方式傷口小、病人術後恢復快,在世界各地有愈來愈多病人接受TAVI治療,特別造福許多原本因為風險過高而無法接受傳統開刀治療的病人。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03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高血壓患者千萬別以為吃無鈉鹽就代表健康、安全。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黃建龍提醒,多數無鈉鹽是以鉀離子取代鈉離子,但有些特殊疾病族群若攝取過多的鉀,很可能產生心律不整風險,因此建議民眾讓口味清淡一點,並盡量習慣清淡口味,較不會增加身體負擔。 蔬果含豐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血糖過高,可能引起糖尿病與多種併發症,血糖過低,也不是好事情。美國過去曾有研究發現,低血糖可能影響自律神經系統控制,進而干擾心臟功能。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低血糖症嚴重時也可能致命。 低血糖症發作時 易產生不適症狀 國泰綜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陳瑜忻提醒,糖尿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三高患者注意!過年大魚大肉、大吃大喝可別太放肆,病情失控可能會突然看不見。醫師指出,三高疾病患者飲食過於重鹽、太甜、油膩恐傷害血管功能、視網膜病變,嚴重恐引發突發性失明。 眼前突然一片黑 恐是突發性失明 康寧醫院眼科主任李文浩表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疾病患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農曆春節期間充滿大魚大肉及美食的誘惑,加上每天都睡多動少,根據國民健康署105年春節體重控制電話訪問調查發現,近四成(39%)民眾在過年期間體重增加,平均增加1.7公斤,另外過年期間近五成(48%)的民眾運動量比平常少,46%民眾運動量與平常一樣,僅6%運動量比平常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