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關於兒童糖尿病 人人應釐清的三大迷思

關於兒童糖尿病 人人應釐清的三大迷思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陳俐臻報導)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思筠,今年8歲,就讀國小2年級,各方面表現優異,思筠媽媽驕傲的說,思筠不僅功課好,今年得到第8個獎學金了,平時熱愛舞蹈,已順利走過近5年與糖尿病和平共處的日子,她們用行動證明,只要控制好血糖,跟其他孩子沒有什麼不一樣。 媽媽回憶說,思筠3歲半時,確診罹患第1型糖尿病,甚至有次測量血糖時只剩下42 mg/dl,孩子快失去意識、半身沒感覺、手也舉不起來,當時沒有控制血糖的正確觀念,差點對孩子造成傷害。媽媽說,糖尿病友也容易受到歧視,曾有同學因害怕被傳染糖尿病而阻止其他人跟她玩,也有同學阿嬤怕自家小朋友被傳染,而不讓小朋友跟思筠一起分享同一顆蘋果,種種的誤解讓思筠失去玩伴和好友。 馬偕醫院兒童內分泌科醫師李燕晉表示,第1型糖尿病又稱為「兒童型糖尿病」,在台灣約有9,000位病友。這些小病友因胰臟無法正常分泌胰島素,導致血糖上升,若未及時發現和治療,會致糖尿病酮酸症,甚至昏迷。典型症狀是三多一少:多吃、多喝、多尿、但體重減少,因此須終身注射胰島素。此病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理解,減輕病童心理壓力,照護上要比起第2型糖尿病更費心力。 李燕晉醫師解釋,許多人不了解糖尿病,導致迷思百出,最常出現的錯誤迷思是: 擔心低血糖昏倒,不敢運動。 不能吃甜食。 生病影響孩子和同儕相處,讓孩子沒有社交生活。 以上都是臨床照護上常見的錯誤觀念,第1型糖尿病的孩子在學校跟其他同學一樣,可以吃甜食,控制份量及糖分,體育課也能正常參加,糖尿病更不可能傳染。醫師強調,病友要定時測量血糖,若有不適時應採取適當的措施,留意血糖值即可。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2226

相關推薦

男性朋友別小看飲食對生育力的影響!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與及校內相關公衛學者,於2001年到2010年所進行的台灣北部男性的精液品質研究,在收集7187人26歲到57歲男性精液下發現,男性精液品質有明顯劣化的趨勢!究竟男人想要鞏固好精蟲品質該怎麼做?讓我們聽聽專家怎麼說。 想要「做人」成功...

閱讀詳情 »

耳鳴不是病,年輕人若輕忽,小心隱藏腦瘤風險。根據本土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年輕族群若長期耳鳴,容易增加未來罹患腦瘤的機會。醫師提醒,耳鳴不一定是老化的代表,若年輕族群患有長期耳鳴,就要小心可能是腦瘤的早期徵兆,千萬不可忽視。 黃俊豪醫師(圖中)強調,年輕族群,若長期耳鳴,容易增加未來腦瘤的機會。(圖片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上班已經夠累了!回到家,幫孩子洗澡也就罷了,你還叫我做東做西!」哲明怒氣沖天的說著。「我正在餵奶,只是需要你幫忙去拿條毛巾而已!」阿茹不甘示弱地答道。上述熟悉的場景和對白,自孩子出生後,每天都在阿茹、哲明家上演好多遍,哲明白天上班,阿茹一個人帶孩子還要做家務已經夠累了,哲...

閱讀詳情 »

偏頭痛是門診常見的病灶,據統計,國內約有150萬人飽受困擾。醫師指出,熬夜、壓力、肥胖及菸酒,都可能是誘發因素,目前臨床上,除了消炎止痛藥物控制外,還有注射肉毒桿菌素可供作為「預防性治療用藥」的選擇。 楊鈞百醫師(左)指出,雖然慢性偏頭痛沒有及時致命的危險,但卻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圖片提供/光田綜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