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關節鏡軟骨再生術+復健 免換膝關節

關節鏡軟骨再生術+復健 免換膝關節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只能夠換人工關節?國內膝關節骨科權威醫師呂紹睿,提出「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以「關節鏡軟骨再生促進手術」讓軟骨自行修復,免除疼痛並恢復功能,讓人工關節置換不再是患者唯一的選項,破除了膝關節炎肇因於老化、軟骨無法再生等迷思。

大林慈濟醫院在2010至2011年間,共追蹤480名、平均年齡65歲,接受「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的退化性關節炎患者,術後3年的療效,結果發現,整體滿意度達8成9。值得注意的是,5分之4的第四期患者,在治療後3年後,仍不需置換關節。

大林慈濟醫院膝關節健康促進中心主任呂紹睿表示,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擁有最大的表面積及體積的軟骨,在下肢活動時,位居樞紐位置,必須承受數倍的體重力量,最容易受到傷害。退化性關節炎致病原因,是內側皺襞與股骨內髁,長期互相摩擦產生「內側磨擦現象」,不但造成膝關節退化,同時也是退化性膝關節炎的危險因子。

呂紹睿指出,透過「關節鏡軟骨再生促進手術」,經由清除因纖維化而變厚實的內側皺襞組織,以消除內側磨擦現象,可減輕多數病人的疼痛,同時減緩部分患者膝關節的退化過程,包括內側磨擦現象、軟骨碎片、破損半月軟骨或外側壓迫現象,提供受損軟骨適合再生的環境。術後再藉由運動復健,包括強化股四頭肌的抬腿運動,進行緩和而極度彎曲的抱膝運動,以及完全伸直的壓膝運動。

呂紹睿提醒,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應儘量保留關節改善發炎狀態,在不可逆期前找到病因,就能及早預防、及早治療。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300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73歲施先生,6年前因顫抖和行動緩慢,被診斷是巴金森氏症,其後出現肢體僵硬,走路到一半突然定住,即使服用了藥物,效果也不是很理想。經檢查後,施行深層腦刺激術(DBS)。目前術後恢復良好,改善肢體僵硬症狀,且持續於神經內科門診調整電極設定,期望能達到減少藥物劑量。 巴金...

閱讀詳情 »

  不正確的飲食結構是引起高血壓的重要原因,所以,高血壓患者除了要積極的進行藥物治療以外,還應注意科學的飲食方法。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有具有一定的降壓作用。 黑木耳:黑木耳是通過改善血管作用,從而達到降壓的目的。被人們稱為「素中之葷」,適用於各種高血壓疾病的患者,尤其是高血壓伴有動脈粥樣硬化...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下同) 【傳說故事】 相傳唐代有個叫劉簡的人,平生愛慕仙道,聽說哪裡有名山仙跡,定要雲遊覽拜訪。開元(公元713-741年)初年劉簡遇到一位自稱「虛無子」的採藥老人,虛無子被劉簡鍥而不捨的精神所感動,便把他帶到自己的藥園參觀。虛無子對他說:「長生不死是不可能的,但長壽是可望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台南市一名64歲男性從事農業,月初出現意識模糊、發高燒等情形,就醫持續嘔吐、昏迷,住院一周仍未好轉,經檢驗確定感染日本腦炎,目前個案仍住院治療。疾管署提醒,家舍附近有豬舍、水稻田是日本腦炎高風險環境,建議接種疫苗預防。 個案為高危險群 疾管署南區管制中心主任張朝卿指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