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防堵Omicron疫情北市公布餐廳內用指引 管理措施整理

防堵Omicron疫情北市公布餐廳內用指引 管理措施整理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台北市政府因應疫情變化,公布《台北市餐飲業防疫管理措施指引》,目前為防疫第2級警戒,依循中央規範及防疫考量,本次指引內容重點包含:「建議餐飲業所有從業人員皆應接種 COVID-19疫苗2劑且滿14天」及「本市案例如每周平均每日確診病例數超過10例,或每周平均每日感染源不明數超過2例,或本市每周社區群聚超過3件等,建議餐飲場所採用疫苗通行證(疫苗接種情形)有條件開放顧客內用」等。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說明,本次公布《台北市餐飲業防疫管理措施指引》重點如下:


▸餐飲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從業人員每日量測體溫及健康狀況並作成紀錄備查,若出現發燒或其他疑似COVID-19症狀,儘速就醫接受評估及處置。建議所有工作人員/從業人員皆應接種COVID-19疫苗2劑且滿14天。倘人員經醫師評估且開立不建議施打COVID-19疫苗證明或個人因素無法施打者,於首次服務前,應提供自費3日內 PCR 檢驗陰性證明,後續須每週 1次自費抗原快篩(含家用快篩)或 PCR 檢驗陰性後,始得提供服務。


▸餐飲從業人員衛生行為:應佩戴口罩及勤洗手,並加強防疫教育訓練,內化防疫行為,用餐環境維持良好通風。


▸餐飲場所環境清潔消毒:定期清潔及消毒環境,並確實記錄執行情形。每日落實廁所衛生清潔及消毒。


▸顧客用餐管理:實施實聯制、落實顧客衛生防護措施、維持用餐環境良好通風。自助餐型態之餐廳,應有適當之阻隔,避免食物遭顧客之飛沫污染;宴席不得離桌進行敬酒/茶等社交互動。本市案例如每周平均每日確診病例數超過10例,或每周平均每日感染源不明數超過2例,或本市每周社區群聚超過3件等本府公布高風險疫情狀況,建議餐飲場所採用疫苗通行證(疫苗施打情形)有條件開放顧客內用:


1.綠色(已完成接種2劑COVID-19疫苗者):可進入餐飲場所內用。


2.紅色(未完成接種COVID-19疫苗者)、黃色(已完成接種1劑COVID-19疫苗者):僅能外帶或外送。惟場所內如有實體區隔之包廂,紅黃色者可個別或與同住家人、親友於包廂內內用。


3.針對12歲以下未施打疫苗孩童,於綠色者陪同下,可進入餐飲場所內用。


4.現場無法出示相關證明者,應依紅色(未完成接種COVID-19疫苗者)之管理方式辦理。


5.前述疫苗通行證包括小黃卡、疫苗通行證及健保快易通APP等,可證明已施打疫苗之文件。


▸餐飲場所出現確診者應變作為:經衛生主管機關通知,有COVID-19確診病例為該場所工作人員或曾至該場所消費者,應配合疫情調查及防疫作為。


台北市所有餐飲業者須符合《台北市餐飲業防疫管理措施指引》中之強制事項,違反不得離桌進行敬酒/茶等社交互動規定,得依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第1項第1款,可處新臺幣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另未落實實聯制及從業人員健康監測等,將依違反同法第37條第1項第6款,可處新臺幣3,000元以上1萬5,000元以下罰鍰。


台北市衛生局也建議餐飲業者,可透過指引中其餘項目,依餐飲場所個別狀況實施,以強化防疫管理措施。民眾如欲獲得更多食安資訊或消費疑義,可電洽台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7076,亦可至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相關訊息。


更多NOW健康報導
▸大啖年夜飯皮膚病竟爆發! 中醫點名:這些年菜要忌口
▸年前大掃除最怕勞動損傷 復健科醫師教你常見症狀處置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很多熟齡女性都有經期不順的問題,面對月經過多、過少,或是月經時而不來以及經痛等問題,不少女性會自行購買口服避孕藥來解決;然而,要以口服避孕藥來調經,最好還是應該要先就醫診治,以免有可能是其他疾病造成月經不順,反而延誤治療黃金期。經期不順原因多 避孕藥可調整林口長庚醫院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許多父母用搖籃床哄寶寶乖乖入睡,其實成人也有效。瑞士洛桑大學測試18名年輕人,發現輕柔搖晃能幫助人們入眠更快、更沉,也不容易醒來,還可能有助提升記憶力。團隊推測,應該是內耳前庭系統感知搖晃後,產生慢速腦波所致。搖床提升睡眠品質 還能改善記憶根據《衛報》報導,研究團隊...

閱讀詳情 »

台灣人愛吃鍋,尤其是年節將屆,團圓圍爐當然少不了火鍋的存在。但市售常見火鍋沾醬,不僅有隱藏熱量的問題,更是導致鈉攝取量超標的罪魁禍首,吃多恐造成人體負擔!有鑒於此,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在年節前夕,特別請中醫師和營養師聯手,推出6款運用新鮮食材製作的健康圍爐沾醬,提供給民眾做為料理參考。 台灣人愛吃鍋!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萬博超報導】天氣溫差大,考驗心腦血管的彈性。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內科醫師王培軒指出,一旦發現是出血性腦中風,必須嚴控血壓,必要時開刀拿出血塊;缺血型則採取出血栓或在3小時內施打血栓溶解劑。忽冷忽熱要小心,發現腦中風快送醫台灣腦中風學會提醒,一旦臨時手腳軟,微笑也困難,講話不清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