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防止疝氣再復發 醫師技術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奇怪……為什麼腹股溝鼓鼓的、還隱隱作痛呢?」如果你也有相同困擾,小心!你有可能「脫腸」了!根據統計,俗稱脫腸的「疝氣」好發於男性,成年男性疝氣的發生率更是女性的10倍!若沒有進行手術治療,不只容易影響日常生活,嚴重者甚至會因腸壞死引起腹膜炎!而已經過手術治療者,若醫師經驗或技術不足,便容易再復發。

當身體中的器官從正常的位置移至不正常的位置時,便稱為「疝氣」;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腹股溝疝氣」。也就是原本應在腹腔內的大腸或小腸,因腹壁較弱或先天形成的疝氣袋,使腸子掉落至腹股溝或陰囊,又稱為「脫腸」或「墜腸」。臨床上,症狀較輕微的患者在平躺時感覺不甚明顯,但站立時,會發現腹股溝有腫塊突出,且在走路時會有影響,至於嚴重者則陰囊腫大情形非常明顯,造成生活上的不便。

專治疝氣已經30年的台中博愛醫院院長曾振橿醫師表示,一般來說,疝氣並不會疼痛,因此,若症狀加重伴隨疼痛發生,就要特別小心了!可能是腸子脫離原位後卡住,若持續置之不理,便會造成卡住的腸子血液不通,久了便會潰爛甚至腸破裂,造成腸內的髒物跑至腹股溝內,進而引發腹膜炎。

由於疝氣不會自然痊癒,治療的方式只有一種,就是進行修補手術把脫離的腸子放回原位,並修補破裂的腹壁,避免再次脫位。然而,疝氣並非一次手術後就一定可以一勞永逸,復發率和醫師的經驗及技術明顯相關,從0.1-10%都有!且再復發後,因腹壁結構改變,且手術後組織沾黏,再手術的難易度便會提高,治癒率也會因此降低許多,顯見慎選醫師的重要性。

像是家住南投的林先生,16年來疝氣一再手術,一再復發,為了能一勞永逸,林先生找遍全台各大醫院治療,然而由於同樣部位已開過三次刀,傷口早已結疤,大大提升手術難度,醫師們也不敢保證能順利完成手術、並避免再次復發,有的醫師甚至拒絕開刀,最後在親友的推薦下,林先生才找到曾振橿醫師,並透過曾醫師獨創的「曾氏疝氣修補手術」,解決困擾多年的夢魘。

曾振橿醫師治療疝氣已近30年,治療病患超過7萬人,在這30年中,曾醫師各種手術方法都已用過,經過反覆比較各種方法的優缺點後,截長補短,並做各種修正及改進,鑽研自創了「曾氏疝氣修補法(Tseng's Hernioplasty)」,期望能降低再發率、疼痛感及住院天數。追蹤手術後的病患,再發率都已降到0.1%以下,且因曾氏疝氣修補法,可使病患術後疼痛感降低,住院時間也明顯縮短,術後6小時即可出院,且出院返家後也不需要什麼特別的照料,可迅速回歸正常生活。

由於有不少疝氣復發病人被告知是因為術後做粗重工作所引起;對此,曾振橿醫師苦口婆心的強調,絕大多數疝氣術後再發皆因醫術不良導致,並非術後做粗重工作等原因引起;因此,為了使復發率降至最低,疝氣手術最好要找專門治療疝氣的醫師進行,如此方能保障健康。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40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身體有各種要素互相連結,並且保持平衡。那麼,如果失衡,體內會發生什麼事呢?以肩膀僵硬的例子來說,肩胛骨錯位是原因之一,而引起錯位的機制通常都可以套用「拔河理論」。肩胛骨上方內側有提肩胛肌、菱形肌,下方外側有前鋸肌,這些肌肉上下呈互相拉扯的狀態,以保持肩胛骨的位置正常。不過,...

閱讀詳情 »

芝初高鈣黑芝麻粉 ​ 黑芝麻是小花兒最愛的食物之一.. 黑芝麻本身就含有許多種人體必需胺基酸~ 在維生素E、維生素B1的作用參與下, 還能能加速人體的代謝功能 ~ ​ 以前都請媽媽幫我買一大包回來..... 可以加在牛奶,或是豆漿裡... 一起喝....好香好濃郁~ ​​ 芝初高鈣黑芝麻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孩子在學走路時,許多家長都會特別注意走路姿勢是否正確,常常擔心會有扁平足問題,但其實大部分幼兒時期的扁平足,都會隨著年齡增長的發育,逐漸恢復;南投醫院物理治療師楊育菱指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足弓就會跟著孩子的活動產生變化,又以2歲到6歲之間發展最快,直到8至10歲左右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兒福聯盟調查發現,在寶寶出生後,9成媽媽明顯感覺時間被壓縮,沒有自己的時間,渴望能好好喘息一下!「天使幫手到你家」服務,委託專業保母到府幫媽媽顧小孩,讓媽媽有時間好好愛自己,讓自己當個快樂的「天使媽媽」,養育出快樂的「天使寶」!媽咪渴望喘息 找到自我平衡「好累!」這是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