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防疫期間微整形修修臉正夯! 皮膚科醫師揭注意事項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Covid-19疫情下,順應「人口一罩」也不顯突兀的潮流,許多醫療機構趁勢推出微整形療程,標榜快速、有效、零負擔。然而,有醫療就有風險,微整形引起的爭議也時有耳聞,藥害救濟基金會特別邀請皮膚科林工凱醫師提醒如何審慎選擇機構並注意醫病溝通,以降低風險。

現在多少人偷偷看你

防疫期間微整形修修臉正夯! 皮膚科醫師揭注意事項

 

微整形處置方式多 未滿18歲禁止進行

林工凱醫師說明,相較傳統整形以麻醉、外科手術進行,微整形是利用能量(如雷射、光波、音波、電波、微波等),或注射(如藥品、皮下填充物、自體脂肪或生長因子等),甚至皮膚表面塗抹等不同的處置方式來達到效果。不過,並非任何族群都適合進行美容醫學,對於未滿18歲的未成年人,考量其心智及發育都尚未成熟,衛福部公告禁止非醫療上必要或特定的手術。

選擇機構 首重資訊揭露

據統計,大多數的美容醫學都在診所進行,林工凱醫師建議,可以透過兩個面向選擇適合的機構。首先,美容醫學診所通常有基本設置要求,包括於機構入口明顯處揭露美容醫學服務項目、開業執照及醫師證照、備有制式的說明書、同意書,及不能由非醫事人員來執行業務等;其次,可參考衛福部推動的診所美容醫學品質認證,認證查核項目包括執行醫師之資格、環境設施符合消防及感染管制要求、執行美容醫學項目符合法令規定、隱私維護及顧客服務、麻醉安全及緊急後送機制、收費及告知同意等。

了解風險、充分溝通 發生爭議可向所在地衛生局申請調處

然而,不管機器新舊或是哪一種方法都可能有風險,效果也可能因人而異,事前應問清楚療程的執行方式、預期效果、可能風險或副作用;若發生不良結果或效果不符預期,且無法與醫師達成共識、發生爭議,可以向醫療機構所在地衛生局申請調處。

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美容醫學事實上仍屬醫療行為,民眾應該妥善認知風險的存在,小心注意也要充分與醫師溝通,別讓追求美麗的過程留下遺憾。

愛情塔羅,測你2021的愛情運!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13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為降低子宮頸癌發生率,嘉義市今年全面開辦免費子宮頸癌疫苗施打計畫,估計有兩千名嘉義市國一女生受惠!此次免費施打的四價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共需施打三劑,其中第一劑已於五月底完成,共計1815名學生完成接種,接種率超過九成。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家庭醫學科陳怡成醫師表示,四價人類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隨便聽信網路美白偏方,小心皮膚沒變白,卻把膚質搞砸!一名年輕的「黒美人」救生員婷婷,每天6小時曝曬在游泳池畔,長期在豔陽下卻沒防曬習慣,讓她工作一週就發現臉部肌膚粗糙暗沉,於是聽信網路偏方用白醋洗臉,沒想到才試3天,皮膚就明顯紅疹、脫皮,臉部肌膚成了黑黑粗粗的粽葉臉,嚇的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你家的塑膠碗盤用起來安全嗎?為了保障民眾食用安全,衛生署今天公告,重複性使用的塑膠類盤、碗及碟等三類食品容器必須標示八大類訊息,其中主體必須清楚寫上材質名稱以及耐熱溫度,以供民眾購買安全餐具時的參考。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組組長蔡淑貞指出,這項規定正式名稱為「重複性使用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現代夫妻求助人工生殖的情形越來越普遍,根據國健局統計,近13年來,人工生殖嬰兒就成長近3倍;衛生署提醒,人工生殖易有多胞胎,不但風險大,且併發症多,民眾若要施行人工生殖,應與醫師充分溝通,瞭解後再來進行。由於晚婚與遲育,衍生不孕問題,透過醫療技術進行人工生殖的夫妻也隨之增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