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防病人躁動、自行拔管 奇美「手/守護氣圈」提供人性化照護

防病人躁動 自行拔管 奇美「手 守護氣圈」提供人性化照護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65歲男性病人,因大腸癌入院開刀,其有失智病史,容易躁動及行為混亂,對於術後留置的維生管路及右側頸部中央靜脈導管,常有自拔情形,護理人員基於管路安全只好將病人雙手約束固定於床欄,但家屬會客時常因不忍心而私自放鬆約束帶,離開時又未將病人雙手回復約束,也未告知醫護人員,導致病人自拔維生管路,不僅危及自身安全,也增加了照護者的身心負擔。

身體約束 維護病人安全

奇美醫學中心護理部一般消化系外科(7A)病房護理長李玉媚說明,為了維護病人安全及預防意外事件發生,臨床照護時常常需要執行身體約束(如:自殺危險、有攻擊性或傷害生命安全、高危險跌倒、無法配合侵入性或急救處置及預防管路自拔等等情形)。

而約束主要目的在維護病人安全,但不當的身體約束卻會造成病人身心上的傷害。生理上,可能無法適當地保護自己(如:不能自行翻身或無法抓癢.等);心理上則讓病人感到憂鬱、驚慌失措、害怕、無助。

約束工具 病人活動受限拒絕使用

目前市面上的各式約束工具,因病人疾病因素及肢體限制,或多或少會造成手指關節活動受限及約束部位的悶熱不舒服,再加上病人覺得犯人才需要被綁起來、造成病人自行拆除約束帶或家屬拒絕使用,導致管路非計畫性移除的異常件數增加,危及病人安全。

手/守護氣圈 符合人性照護需求

為提升臨床約束工具的舒適性及人性化,奇美醫學中心首創發明「手/守護氣圈」,讓醫護人員使用時能有效預防病人抓取管路、容易觀察末梢循環、預防手腕與指尖關節處壓傷及避免阻礙手部導管設置問題,兼具保護管路及病人安全,此外增加操作者的便利性(如:測血糖、測血氧、觀察末梢循環),讓照顧者或高齡者更方便使用,且該工具為充氣式,消氣後收納完全不佔空間。

此外,尺寸容易調整,組裝、拆卸、擴充,加上清潔均非常便利,不需耗時學習。

【延伸閱讀】

協力共織癌症照護網絡 讓癌友活得久也要活得好

「雁行計畫」照顧靈魂之窗 雙向轉診強化跨院所照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17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周蘭君報導)青春無價,但一旦沾染毒品,大好青春誤入歧途,賠上的可能是自己的所有!k他命(Ketamine),在台灣俗稱為褲子,許多青少年朋友受人慫恿,在好奇心趨使下嘗試k他命,且認為對身體沒有影響,以致常於PUB、夜店、KTV、網咖或於室內開轟趴等場所濫用。新聞事件裡,K他命被濫用之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生命危在旦夕的急重症病患被送往急診室,原本該得到緊急治療,但在台灣許多醫療資源缺乏的偏鄉地區,至當地急診室不一定有醫師或病床可做緊急治療,轉診路途遙遠又必須承擔病情延誤風險。醫改會呼籲,規劃以生活圈為主的緊急醫療網,並建立清楚的「急重難症搶救動線地圖」,才能減少「送錯院」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國人生活習慣改變,越來越多體重過重的外食族,也大幅提升糖尿病風險。事實上,「減重」是糖尿病非常有效的輔助治療方式,但不少患者有錯誤觀念,只吃菜、不吃飯,甚至採取更激烈的節食方式,不但無法控制血糖值,反而導致低血糖昏迷送醫,嚴重甚至會有生命危險。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黃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越來越多人有失眠問題!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統計,全台有高達五百萬人備受失眠之苦。醫師建議,想要一夜好眠,可透過腹式呼吸來放鬆,再以身體冥想法,暗示四肢放鬆、腳底溫暖了,就會比較好入睡。台中慈濟醫院身心科醫師林杰民表示,臨床上,女性比男性有更多的失眠困擾,隨著年紀的增長,也越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