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防霾口罩分4級 抵禦PM2.5該如何選擇?

  這幾天全台空汙嚴重,許多地區警戒值達到紫爆,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空氣汙染對於人體的傷害,遠遠超過所知的疾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提醒,外出時務必戴上防霾(PM2.5)口罩,機車族常使用的布口罩,則對PM2.5完全沒有阻擋能力。

  蘇一峰指出,許多機車族使用不織布口罩,也就是布口罩,優點是可重複水洗,但是缺點是過濾能力差,只能阻擋PM10以上的大顆粒,加上面部密合度不佳,難以抵禦空汙。至於活性碳口罩,看似先進,但僅具有吸附有機氣體、惡臭分子和毒性粉塵,但是本身過濾能力不佳,需要合併有過濾層,才能對空氣汙染產生防護作用,如果無過濾層,則對PM2.5缺乏有效防護效果。不少人則購買較貴的醫療級口罩,通常有三層不織布,外層為PP防潑水材質,可阻隔有病源的飛沫或體液,中層為特殊濾網阻擋層,能阻隔細菌與粉塵等等,內層則是可吸收汗水油脂的柔細纖維。醫療口罩可以阻擋7成PM2.5的汙染,但這是在緊密、完全不漏氣的前提下計算,實際使用時,無法與臉部緊密貼合,阻擋PM2.5能力只能達到3至5成。

  N95口罩是對抗空汙最有用的利器,可以阻擋超過95%非油性的次微米顆粒(0.1至0.3μm),當然也可以完抵禦PM2.5微,但N95口罩呼吸阻力大,換氣不易,對於心肺功能不佳者或老人小孩來說使用困難。

  這1、2年來,業者推出防霾 (PM2.5)口罩,但品質良莠不齊,經濟部標檢局於民國106年將防霾口罩防護效果明訂為4級,A、B、C、D,以A效果最好此外,欲通過CNS 15908 PM2.5口罩檢測,至少須通過6項檢測項目,例如,粒狀物防護效果、過濾效率、呼吸阻抗、口罩耳帶或頭帶與本體的連接處斷裂強度、游離甲醛含量及pH值等。

  蘇一峰建議,民眾外出時,先上網關注空氣品質狀況,如果PM2.5直到達110μg/m3,就應該選用等級A、B或C的防霾口罩,如果空汙情況不嚴重,則可選擇D級。

相關推薦

根據法新社引述各國官方和世衛組織數據,截至台灣時間今天上午2點30分為止,全球武漢肺炎(COVID-19)確診病例累計突破6千萬例,其中有141.5萬人病故,但這恐怕只是實際感染總數的一部分,因為許多國家只檢測有症狀或症狀最嚴重的病例。(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延伸閱讀】 快新聞/國防部預告修正「...

閱讀詳情 »

愛滋病檢查 安全性行為重要性 愛滋病介紹     是一種因為感染了愛滋病毒(HIV),使身體的免疫系統漸漸受到玻壞,無法對抗環境中存在的細茵或病毒,而出現一連串的感染症狀,最後導致死亡。所以又稱之為「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在國內是十大傳染病之一,全世界已經造成...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下午召開記者會,指揮官陳時中說明,6月17日時已公布海外確診國人得返國條件。陳時中指出,若不符返國條件,又因當地醫療資源匱乏,在人道考量及返國航程有適當防護措施前提下,可以委請國際醫療轉送機構、航空公司或國內收治醫院,向指揮中心提出專案申請返國就醫,並以「專機」形式為原則。針...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表示,國際COVID-19疫情嚴峻,加上聖誕節、寒假、春節將至,預期返臺旅客數增加。為確保同班機旅客、機組員及國內社區的防疫安全,自今(2020)年12月1日起實施秋冬防疫專案,請來臺旅客登機前配合出示3日內COVID-19核酸檢驗報告。指揮中心指出,境外檢驗的目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