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院長累了! 蘇貞昌顏面神經麻痺非中風

院長累了! 蘇貞昌顏面神經麻痺非中風

行政院長蘇貞昌為女兒蘇巧慧站台輔選時,因臉部表情明顯有異,遭傳出身體出現「狀況」,後經過診斷為過度勞累導致病毒感染,致使顏面神經暫時麻痺。(圖/翻攝自蘇貞昌臉書)

 

優傳媒採訪中心/綜合報導

行政院長蘇貞昌接連政務、選務兩頭燒,昨天為他女兒、立委蘇巧慧站台輔選時,臉部表情明顯有異,行政院晚間發布新聞稿表示,經診斷為過度勞累導致病毒感染,致使顏面神經暫時麻痺。醫師表示,每當氣溫變化,特別容易誘發這一類病毒感染,有時休養數日可以回復,但也不排除有留下後遺症的可能。

 

顏面神經麻痺是第7對面神經受損,造成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的一種常見疾病。一般症狀是口眼歪斜,患者面部往往連最基本的抬眉毛、閉眼睛、鼓腮、嘟嘴等動作都無法完成;如果神經病變更廣泛,有時病人會發覺有聲音聲響過大或舌尖味覺減低的現象。

 

顏面神經麻痺通常可分為兩大類:

 

中樞性顏面神經麻痺:常見於腦中風、頭部外傷、或腦腫瘤等嚴重的腦部疾病。周邊性顏面神經麻痺:因感冒或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最多。

 

衛福部臺南醫院楊俊奎中醫師表示,年紀較大,且有高血壓、糖尿病及一開始就完全麻痺的病人,恢復情況較不理想。有些恢復不完全的病人會出現顏面肌肉的不自主運動或痙攣現象,原因在於神經復原過程中產生「搭錯線」的現象。

 

楊俊奎說,顏面神經麻痺發生後,前幾日內症狀會持續惡化,一週後才逐漸穩定,第二到第三週開始恢復,約八成的病人在三個月內可恢復。實證顯示愈早治療效果愈佳,最好是發病後能馬上治療。

 

楊俊奎醫師說,西醫方面除了神經學檢查之外,還可以安排神經傳導與肌電圖檢查,研判患者顏面神經麻痺之嚴重程度及預後;治療主要是短期高劑量類固醇及復健電療,降低局部發炎及腫脹、保護神經減少傷害。

 

中醫則認為顏面神經麻痺是「正氣不足、絡脈空虛、衛外不固,風邪乘虛而入」所致。簡單來說,人在極度勞累、免疫力低下時,身體的第一道防線被破壞,病毒乘虛入侵到深層的神經系統,引起發炎。臨床針灸治療常用穴位如百會、翳風、風池、攢竹、魚腰、睛明、四白、陽白、地倉透頰車、顴髎、迎香、合谷、足三里、太衝等穴。

 

楊俊奎醫師強調,顏面神經麻痺好發的時間常見於每年季節變化時期,尤其以春、冬二季最多,也好發於人體抵抗力比較差的時候,一般民眾應避免飲食冰冷之物,儘量避免吃過硬或太過辛辣、燒、烤、炸的食物,以提升抵抗力。作息方面應該11點前入睡好,睡眠充足,適度運動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引起復發。

相關推薦

這樣才厲害!三步驟刷牙法 想刷牙和清潔牙縫時,可有意識分為三步驟完成。 清除牙齒表面的污垢。 按摩牙齦。 清潔牙縫。 在「清除牙齒表面的污垢」和「按摩牙齦」之間要用兩種不同的牙刷,「清潔牙縫」則需要使用牙線和牙間刷。如果想確實完成每個步驟,必須要花點時間,像我自己會在沐浴前後,花十五分鐘以上好好刷牙...

閱讀詳情 »

雙胞胎早產兒花費逾人工生殖10倍!?! 孕醫堅信【The Power of ONE】減少早產機率  呼籲單一胚胎植入遠離早產命運 (2020年11月16日,台北訊) 持續引領人工生殖醫學技術的孕醫生殖中心今(16)日預祝全球早產兒寶寶健康平安喜樂!明日即是世界早產兒日,全世界最輕...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疲倦、無力、沒食慾得注意!一名60歲男子,日前突然出現上述症狀,原以為只要多休息就會好,但體重卻開始不明原因往下掉,短短3個月時間就減輕約16公斤,體重最後不到50公斤,後來更因持續嘔吐、無法進食,這才趕緊就醫,檢查發現竟已是第四期胃癌,腫瘤侵犯至周邊臟器。 收治病人...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愛吃「干絲」的民眾注意了!台北市衛生局今(16)日公布最新市售豆製品、豆漿專案抽驗計畫結果,就以「干絲」產品的不合格率最高,有近4成檢出殺菌劑過氧化氫;另外,衛生局同步抽驗網路電商平台販售的生鮮蔬果及冷凍調理食品,「菜霸子網路商店」販售的青江菜、紅莧菜全檢出殘留農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