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陰道不正常出血 子宮鏡精準揪病灶

陰道不正常出血 子宮鏡精準揪病灶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婦女發生陰道不正常出血,往往需要做內診,有時會被安排做超音波檢查,甚至會再進行子宮內膜刮搔術;然而,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目前已有子宮鏡檢查,可以更精準的揪出子宮哪裡有問題,並能針對病灶做治療。

影像系統進入子宮腔 可清楚看到病灶

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內視鏡科主治醫師蘇軒表示,影像醫學的發展越來越進步,從胃鏡、大腸鏡、喉鏡、膀胱鏡,婦科也有子宮鏡的檢查,藉著影像系統進入子宮腔,可以很清楚直接看到病灶;相較於超音波以重組聲波產生的間接影像,子宮鏡則是用攝影機直接更精準的做檢查。

鏡頭直徑3公釐 門診檢查不需麻醉

子宮鏡的鏡頭非常小,蘇軒醫師指出,子宮鏡已經微小化到前端鏡頭直徑只有3公釐,比大腸鏡、胃鏡的鏡頭小1/5,比陰道超音波檢查探頭小1/8,因此疼痛感低,不需要麻醉,在門診就可以做檢查;整個檢查只需5-10分鐘,簡單又快速,若看到異常的子宮內膜,再考慮是否須要做切片。

精準醫療 減少不必要的內膜切片

蘇軒醫師進一步指出,以前會進行「子宮內膜刮搔術」以及「門診子宮內膜切片」,都是憑感覺盲切,這樣的切片結果不是準確度不高,就是用大範圍破壞式的切片來提升準確度,並且會增加子宮腔沾黏風險;而子宮鏡檢查是直接看到子宮內膜,並可直接看到病灶,因此能減少不必要的內膜切片,朝向精準醫療邁進。

子宮鏡與超音波 各有適合的使用時機

蘇軒醫師解釋,單看子宮內膜表面的問題,不必用到超音波,當然如果是看子宮壁裡面的問題,比如肌肉層裡的肌瘤,就非看超音波不可;臨床上,若很確定是子宮腔室裡的問題,就單排子宮鏡,若懷疑合併有其他肌肉層的或骨盆腔卵巢的問題,超音波就不能不看。子宮出血若懷疑子宮腔問題就該看子宮鏡,子宮出血若懷疑是子宮肌肉層問題,就該看超音波,這正是最流行的精準醫學的概念。

有水從陰道流出 檢查完要使用衛生棉

子宮腔就像是一個沒有充氣的氣球,若要看到氣球的內壁,醫師必須把子宮腔灌水,就像灌水球一樣把子宮腔撐起來,這樣子才能清楚的把子宮壁看清楚;所以,做完子宮鏡的民眾會覺得有水從陰道流出來。蘇軒醫師提醒,這是正常現象,檢查完後要使用衛生棉,以免內褲濕掉。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89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公費流感疫苗已41.9萬人施打,疾管署推測流行期在明年1月!11月15日首批公費流感疫苗開打,先在各級學校展開,約4成國小已經完成,因此次公費疫苗由3價轉為4價,家長讓孩子在校施打意願提升。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均表示,全國約2千多座國小中,目前已完成公費流...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由於飲食習慣的改變,台灣罹患糖尿病的人口越來越多,現在有1項新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最終死於心臟病的比例,女性比男性來得高。根據研究表示,心臟病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女性,研究刊登在《歐洲心臟病預防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Prev...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近來知名藝人罹患大腸癌的新聞頻傳,大腸癌已成了不得不重視的病症。事實上,早在9年前國人的大腸癌罹患率即超越肝癌,成為台灣發生率最高的癌症,腸胃的保健觀念與檢查習慣,顯得日益重要。大腸癌是由腸道內的息肉轉變而來,檢查可透過兩個途徑:(1)大腸鏡檢查、(2)糞便潛血的初步...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24日罕見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患者齊聚一同,希望健保署給付SMA新藥物Spinraza,健保署對外回應,Spinraza對早期患者較有明顯療效,健保依法規必須按照適應症範圍給付,新藥品自今(108)年1月22日取得許可證,同月31日召開專家會議,且多次與藥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