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陳子璇子宮滿滿肌瘤急開刀 子宮肌瘤6情況要當心

別小看子宮肌瘤問題!近日補教名師陳子璇因屢感疲勞不適而就醫檢查,沒想到檢查結果竟發現,其子宮長滿10多顆肌瘤,甚至還有2個拳頭大的子宮肌腺瘤,若不緊急開刀恐有生命危險。而此消息一出也引發不少女性擔憂,忍不住詢問子宮肌瘤真有這麼可怕嗎?哪些情況非開刀不可呢?

陳子璇子宮滿滿肌瘤急開刀 子宮肌瘤6情況要當心

子宮肌瘤是常見婦科腫瘤 20~40%女性會發生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子宮肌瘤是臨床上相當常見的婦女疾病。根據統計,年過35歲以上的婦女,約有1/5者長有或大或小的肌瘤;而40歲以上的婦女,更有2/5以上的人有子宮肌瘤問題。雖然臨床上發現,絕大多數有子宮肌瘤的患者,其肌瘤多屬於良性腫瘤,且終其一生沒有出現任何不適症狀及影響。

子宮肌瘤有惡化風險嗎?有千分之二、三機率

但周宗翰中醫師仍提醒,即便機會不大。可事實上,子宮肌瘤仍有千分之二、三左右的可能會成為,惡性子宮平滑肌肉癌(LMS)、子宮內膜間質肉癌(ESS)、惡性彌勒氏管混合肉癌(MMMT)等子宮惡性體瘤。

且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子宮體肉瘤生長快速,有極高機率可能藉由淋巴和血液循環系統,進一步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遠處轉移風險高。因此,這類子宮惡性體瘤,即使手術切除,加上放療、化療,往往預後也大多不太好,復發率極高、死亡率常常超過一半以上,民眾一定要特別注意。

陳子璇子宮滿滿肌瘤急開刀 子宮肌瘤6情況要當心

如果患者一年內肌瘤長大3~5公分以上;或是幾個月內從2公分長到4公分,再長到7、8公分。抑或是經過中醫調理後肌瘤並沒有顯著的減緩增長,就會建議是否要做更精密的檢查以決定是否要開刀。

非開刀不可嗎?子宮肌瘤患者出現6症狀要當心

周宗翰中醫師也強調,正因為子宮肌瘤能有惡化為子宮惡性體瘤的可能性。所以在臨床門診上,面對子宮肌瘤問題,第一會先排除是否有子宮惡性體瘤的疑慮;並多留意患者是否因子宮肌瘤出現不適症狀,而非單純只看肌瘤大小。一般來說,若臨床上發現婦女有以下6情況時,就會建議女性朋友儘速轉診至西醫,進一步接受超音波診斷確認,評估是否有進行開刀治療的必要較有保障:

情況1/在追蹤檢查中日益快速變大:

通常子宮肌瘤正常的生長速度為一年1公分左右,一般來說,經過中醫的適度調養,就算沒縮小,長大的機會也不高。因此,如果患者一年內肌瘤長大3~5公分以上;或是幾個月內從2公分長到4公分,再長到7、8公分。抑或是經過中醫調理後肌瘤並沒有顯著的減緩增長,就會建議是否要做更精密的檢查以決定是否要開刀。

情況2/停經後肌瘤反而顯著變大:

正常情況下,子宮肌瘤會隨著婦女停經、缺乏雌激素刺激而開始萎縮。因此,如果婦女朋友發現,停經後子宮肌瘤還是有變大的情況,就要考慮可能不是良性的腫瘤,而是子宮惡性肉瘤作祟。尤其是,子宮惡性肉瘤常發生在接近停經,或停經後婦女身上,故年長婦女長出子宮腫瘤要特別注意。

情況3/有明顯的不適症狀:

患者出顯明顯的不適,例如,月經量大、經期太長、貧血、嚴重頻尿等,就代表肌瘤的位置長的不好,要特別注意。像是,子宮肌瘤如向前壓迫到膀胱,則會頻尿或排尿困難;向後壓迫到直腸,則會便秘或排便疼痛。

此外,子宮肌瘤位置生長不當也可能導致子宮收縮不全,使經血量大增,或導致經期拖太長而產生血崩,造成貧血、倦怠感。若在中醫的治療後並沒有顯著的改善,這時也會建議將開刀列為治療的最終選項。

陳子璇子宮滿滿肌瘤急開刀 子宮肌瘤6情況要當心

建議健康婦女應養成每一年進行1次例行腹部/陰道超音波檢查的習慣。至於已確診有子宮肌瘤的女性,更應每半年就進行1次例行性檢查較有保障。

情況4/中醫調理2個月後沒有顯助改善:

由於臨床上,仍有些人的體質對於中藥與針灸的反應是不佳的,這類型的患者大約占門診的2成左右。故如果這類因子宮肌瘤而出現子宮異常子宮出血、慢性骨盆腔疼痛,且併有嚴重的痛經、性交疼痛、急性下腹部疼痛的患者,在中醫調理2個月後以上症狀沒有顯著改善,也會建議要開刀。

情況5/乳癌曾使用泰莫西芬者:

泰莫西芬(tamoxifen)為預防術後乳癌復發的藥物。其主要作用為抑制雌激素,避免乳癌細胞增生。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副作用可能會增加子宮內膜癌和子宮惡性肉瘤發生率,尤以惡性混合繆勒氏瘤最多,因此建議這類患者除了留意乳癌問題外,也應持續於婦產科進行追蹤。

情況6/超音波檢查出現異常者:

另外要提醒的是,如果民眾發現,進行超音波檢查時,腫瘤質地明顯出現異常,檢查影像看起來形狀怪異。例如,有空洞,腫瘤中間有退行性變化、出血、液化、壞死時,就要留意有惡化可能性(專業婦產科醫師會進一步評估)。

【醫師小叮嚀】:

故綜合上述情況,周宗翰中醫師呼籲,女性朋友千萬別輕忽子宮肌瘤問題。建議健康婦女應養成每一年進行1次例行腹部/陰道超音波檢查的習慣。至於已確診有子宮肌瘤的女性,更應每半年就進行1次例行性檢查較有保障。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34/7021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台北捷運日前發生隨機砍人事件,造成4死23人受傷,不少民眾不敢再搭捷運,光是昨天北捷乘客就銳減9萬人;醫師表示,其實「沒遇到」的機率遠高於「遇到」類似狀況,搭乘別的交通工具也可能發生各式意外,不須為了一個「萬一」,就擔心得不敢搭捷運,建議準備好突發狀況的應對策略才是上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推出「護理e化行動工作車」,護理人員可利用工作車上的資訊系統,透過無線網路連結,可立即掌握病患最新訊息,不用再奔波於病房與護理站間,不僅大幅降低工作負擔,更能提升病人的醫療品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自103年3月開始,率先於中興院區及和平婦幼院區啟用「護理e...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人吃,兩人補」的傳統觀念,讓台灣孕婦普遍過重。據統計,國內婦女懷孕期間,平均會增加15至20 公斤,遠高於其他國家;減肥專家建議,產後婦女不想將肥肉「活存」變「定存」,最好把握產後6個月內的黃金瘦身期。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副理事長蕭敦仁指出,研究顯示,一般孕婦在懷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世界上極富盛名的創意嘉年華會「Maker Faire」又來了!今年不僅有自製Google眼鏡、自製機器人及機械手臂、自製3D印表機等進階的創意作品展出,現場更有30小時內要完成作品的自造者創意馬拉松競賽、鋼鐵擂臺的機器人格鬥賽,和機器人迷宮競賽、循跡車自走賽等活動,讓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