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隔夜菜加熱真的會致癌? 聽醫師怎麼說

隔夜菜加熱真的會致癌? 聽醫師怎麼說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癌症已登上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多年,人人聞癌色變。尤其大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不斷攀升,甚至也有年紀小於30歲的個案。近年來新聞報導提到,食用「隔夜菜」會引起大腸癌,更是引起熱烈的討論,民眾也因此人心惶惶,深怕自己因為飲食不當而得病。究竟「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呢?

食物保存不當易滋生細菌

放了一個晚上的菜才是「隔夜菜」嗎?有些專家說「隔夜菜」泛指所有存放數個鐘頭的食物,食物存放就會牽涉到保存不當或食物變質的問題。比如保存食物的溫度不夠低就容易滋生細菌,涼拌或半熟的食物最好馬上吃完,否則細菌過度繁殖將引起腸胃不適、腹瀉嘔吐等。

食物保存數小時會產生亞硝酸鹽

至於食物變質方面,有學者由實驗測出,置放時間越久的食物,其中生成的亞硝酸鹽越多,包括青菜、魚、肉、蛋等,保存數小時後都會產生亞硝酸鹽。亞硝酸鹽衍生物是腸胃道的致癌物之一,因此會有「隔夜菜」致癌一說。

然而,國泰綜合醫院一般醫學科主治醫師張睿欣指出,亞硝酸鹽衍生物不只存在於「隔夜菜」裡,更常見於加工肉品及煙燻或醃漬食品,像是香腸、熱狗、培根、鹹魚、煙燻肉等等,這些食物更是建議盡量避免。

準備一餐食物分量即可

大腸癌的發生因子包括基因、飲食、環境等多種因素,例如有大腸癌家族史,以及飲食習慣西化,包括愛吃紅肉、高油脂及低蔬果纖維質等,這些都是曾被證實過的危險因子。因此,雖然不能確定「隔夜菜」是否為大腸癌的主因之一,張睿欣醫師建議均衡飲食、不偏好肉類、攝取足夠纖維質;多選擇新鮮食品,減少食用加工食品;準備食物時足夠一餐的量即可,避免食物保存不當而影響健康。

大腸癌篩檢 提早發現與治療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50歲未滿75歲的民眾,每兩年一次免費的大腸癌篩檢,張睿欣醫師建議民眾能多加利用,提早發現大腸有息肉或腫瘤,能有效降低進展到大腸癌的機率,以及提高疾病治癒的機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63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2019年兒童少年保護通報案件高達73,973件,創下歷史新高。為提升社會對兒虐議題的重視度,家扶基金會與善心企業合作,將台灣兒虐案例視覺化,打造一座「受虐兒的總和小芙」雕像。邀請黃子佼、孟耿如擔任雕像藝術監製,夫婦倆也接受社群挑戰,將受虐兒傷口照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養生之道,而春天在中醫上屬木主肝,也就是說,萬物猶如木一樣開始生氣蓬勃,相應人體五臟的肝氣也開始旺盛,如何因應季節不同而作適當的養生保健,是很重要的課題。春天睡眠 以晚睡早起為原則新營醫院中醫科主任何裕鈞表示,在飲食方面,應少吃酸性食物,多吃甜味食物,以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您曾感覺過自己耳朵隱隱作痛、有嗡嗡或流水的耳鳴聲甚至聽力衰退嗎?生活中經常聽到有人說耳朵不舒服或疼痛情形,若持續性便會影響到生活,甚至造成聽力損傷,屏東醫院耳鼻喉科吳奕葦醫師呼籲不要輕忽,一定要前往醫院做必要檢查或治療。慢性中耳炎 治癒免破損耳鼻喉科吳奕葦醫師表示,中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冠肺炎(COVID-19)在全球大流行,截至目前已突破300萬個確診病例 ,死亡人數不斷攀升。國際醫療人道救援組織無國界醫生呼籲,對抗疫情是與病毒競速賽跑,唯有防止社區感染和建立心理支持,才能贏得最終勝利。伴隨疫情升溫,無國界醫生也擴大支援規模,與此同時,在全球許多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