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險斷棒球夢! 關節鏡手術助小將浴火重生

險斷棒球夢! 關節鏡手術助小將浴火重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肘關節磨損險斷棒球夢 關節鏡手術助小將重返球場

一名正於中華青少棒國家隊效力的「二刀流」國手小宇(化名),向來投打俱佳的他,一日卻在練習投擲變化球的隔天,手臂痛得無法伸直、舉起。熱愛棒球的小宇,眼看棒球生涯可能因此中斷,便立即就醫檢查,確診症狀為關節軟骨組織過度磨損形成的「游離體」導致,經評估後遂接受關節鏡手術治療,術後復原情形良好,三個月後便重返球場,更於國際賽事中,擊出單場雙響炮贏得勝利,表現十分優異。

關節軟骨磨損於無形 就診先循保守治療

收治此案例的台北中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楊卿潔表示,一般關節損傷可分為急性傷害與慢性傷害。急性關節傷害常見於激烈運動後,因受到撞擊或巨大力量拉扯,導致十字韌帶斷裂或半月軟骨損傷而失能;慢性關節傷害則常發生於日常生活中的累積,如每天需用搬運重物、雙手高舉過頭的勞動工作者,長時間磨損可能造成肩部旋轉肌袖破裂,引發反覆疼痛或無力等症狀。

楊醫師說明,無論是急性或慢性關節傷害,除了骨折等少數情形需立即動刀外,臨床絕大部分會先進行「保守治療」,如:吃藥、打針、施打PRP或玻尿酸等,並建議患者適度運動,增進肌肉協調、減輕關節負擔,再搭配按摩、熱敷或冰敷等物理治療。若經數禮拜仍無好轉跡象,則會於核磁共振檢查後,考量手術治療的必要性。

關節鏡手術新趨勢 大幅縮短術後恢復期

楊卿潔醫師指出,在小宇的案例中,因已無法透過保守療法減輕疼痛等症狀,故於電腦斷層掃描後,進行關節鏡手術,清除肘關節處的游離體軟骨碎屑。相較傳統外科手術,關節鏡手術留下的微創傷口小、出血量少,不僅減輕疼痛,也能大幅縮短患者術後恢復期。因此,目前關節鏡手術亦成為許多職業運動選手治療運動傷害的首選。

關節保養從日常做起 平日運動習慣要注意

隨著現代人對於健康與運動習慣的日益重視,運動傷害的預防與復健已成為不可忽視的環節之一。楊醫師提醒民眾,生活中保養關節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過度使用,除了在運動前養成暖身運動的習慣外,還可透過拉筋、柔軟操、有氧運動、重量訓練,加強鍛鍊自身關節伸展度、肌力與心肺功能。此外,也建議各項個別訓練時間控制於一小時內,以降低因過度使用產生後遺症的機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50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台南1名婦女,兩年來不斷出現腹痛、腹脹等症狀,但較不明顯,直到嚴重出現便秘才就醫治療,醫師診斷後發現,竟是罹患大腸癌所致;佳里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高旭儒指出,患者過去並無明顯病史,促使錯失治療期,使症狀加劇。這名患者的右側結腸出現腫瘤,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第3期大腸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1名1歲小弟弟因感冒發燒,看診後卻仍未好轉,全身皮膚還出現紅疹、水皰等症狀,甚至急性呼吸衰竭,緊急就醫後,醫師發現竟是因服用感冒、退燒藥,引起的嚴重過敏反應。患者就醫時,不但呼吸急促且紅疹持續擴散,立即轉至加護病房治療,經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史蒂芬強森症候群;高醫小兒科加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現代3C產品充斥,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產品的人越來越多,應該要適度休息,否則長時間使用,可能導致肩頸等部位容易出現疼痛情形。署立桃園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許應勃表示,越來越多人依賴智慧型手機或者平板電腦,喜歡搜尋或使用社群,長時間下來,這些低頭族容易造成肩頸等部位,出現痠痛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皮膚隨著年齡增加逐漸衰老,30歲開始更出現明顯老化現象,尤其臉部缺水、鬧乾荒的輕熟齡男女,不注意保養小心皮膚漸漸鬆弛、紋路橫生!醫師提醒,30歲出頭就可提早接受抗老化治療,該年齡層可選擇同時作用在皮膚表皮、真皮及皮下組織的非侵入性拉皮療法,更完整地為肌膚乾荒問題作全面性補給...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