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隱眼不會傳染病毒?眼科醫生破解防疫迷思,8招讓你用隱眼完勝疫情

TEXT/Bella.tw儂儂 PHOTO/網路

 

疫情病毒到處肆虐,讓人也不免擔心,這些病毒有可能“跳到”隱形眼鏡上嗎?現代大多人離不開隱形眼鏡,有許多愛漂亮的水水更是把變色片納入妝容重點,不僅美觀、方便,鏡片也越做越舒適。這疫情至今尚未停歇,有的媒體會過度渲染病毒會對我們的「靈魂之窗」伸出魔爪,但你知道嗎?眼科醫師已證實「隱形眼鏡不是病毒的載體」,反而「推眼鏡」才更增加傳染風險,儂編就來帶你們破除疫情三大迷思,還給隱眼清白!

    

迷思1:新冠病毒會從眼表細胞感染?

隱眼不會傳染病毒?眼科醫生破解防疫迷思,8招讓你用隱眼完勝疫情

source:pinterest

休但幾累!睫毛彎彎眼睛眨呀眨~一天眨眼破萬次,早就帶走眼表上的病毒,醫學上不但沒有透過眼睛傳播病毒的案例,也沒有因為新冠病毒所產生的眼睛病變,僅有不到百分之一咪咪的感染者會以「結膜炎」的方式造成眼部刺激,但各位水水請放心!只要透過一般來正常的治療就能受到良好的控制啦~並不會造成重大的併發症。

       

迷思2:隱形眼鏡是病毒的載體?

隱眼不會傳染病毒?眼科醫生破解防疫迷思,8招讓你用隱眼完勝疫情

source:pinterest

母丟喔!全球超過1.4億人配戴隱形眼鏡,即便新冠病毒能在非活性的表面存活,也尚未證明能夠在眼睛裡的隱形眼鏡存活!所以媽媽說的話一定要聽,勤洗手才是王道,隱形眼鏡並不是病毒散播的媒介,別再誤會他了~「日拋」隱形眼鏡更是醫生證實最安全的配戴方式,不過配戴隱形眼鏡前還是先諮詢過專業人士,測量眼球弧度並尋找自己適合的產品,配戴前後都要確保做好清潔工作,就不用怕病毒找上你啦~

     

迷思3:戴眼鏡就可解決?

隱眼不會傳染病毒?眼科醫生破解防疫迷思,8招讓你用隱眼完勝疫情

source:pinterest

安堆安堆!有些人認為配戴眼鏡更安全,減少病毒直接接觸眼球的機會,但儂編告訴你,如果你屬於那種常常「推眼鏡」的人,傳染風險不會低!新冠病毒是能夠在塑膠及鏡架上存活好幾天的,鏡片及鏡架自然也容易接觸飛沫及表面病毒,與隱形眼鏡相比,戴眼鏡的風險反而更高!不說了,儂編決定把隱眼請出冷宮,疫情期間也要美美的才行!

     

八招教你遠離病毒

隱眼不會傳染病毒?眼科醫生破解防疫迷思,8招讓你用隱眼完勝疫情

source:pinterest

現在到處都是隱形眼鏡族,怎麼避免戴出“病”,眼科醫師表示,除了建議配戴日拋,以下8點要注意!

  • 1.處理隱形眼鏡前後徹底清潔雙手
  • 2.使用拋棄式紙巾徹底擦乾雙手(不要用毛巾的意思啦)
  • 3.禁止用自來水沖洗、清潔、浸泡鏡片(一下下也不行!)
  • 4.建議使用日拋軟式隱形眼鏡,這樣也可以省下買清潔液的錢
  • 5.若使用重複性隱形眼鏡,每天皆須使用專用護理產品清潔
  • 6.鏡片盒使用兩個月就要丟,每天皆須用鏡片護理溶液清洗,切勿用自來水、將水盒煮沸或是放入洗碗機
  • 7.嚴禁帶著隱形眼鏡睡覺
  • 8.若有任何異狀請立刻就醫
  •  

編輯整理:徐若庭

 

【本文由Bella.tw儂儂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台灣女生戴粉色調隱眼更溫柔!昆凌教妳QUINLIVAN彩拋9款顏色該怎麼挑?穿西裝應該搭這個色...

延伸閱讀:印度吃咖哩抗病毒?薑黃素可提高免疫力,但這5大族群建議別碰!

延伸閱讀:睡覺的時候不拔隱形眼鏡會怎樣?美國專家告訴妳!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 隨著氣溫逐漸降低,流感疫情也悄悄加溫,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管署統計,今年流感季已累計160例重症個案,其中91%有慢性病史,嚴重還有可能會危及生命,流感的威脅不容小覷。 常見併發症 肺炎、腦炎、心肌炎 而流感與感冒究竟有什麼不一樣?衛福部疾管署防疫醫師黃馨頤表示,流感...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94歲家住新竹的張姓阿嬤,8月底時在家裡因彎腰撿東西不慎閃到腰,不僅開始走路駝背,連起床時都要2個人攙扶才能下床,就醫後確診為腰椎第一節壓迫性骨折,醫師建議採用微創脊椎千斤頂手術治療,術後駝背情形明顯改善。 脊椎微創手術、灌注骨水泥 童綜合醫院副院長徐少克表示,考量...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40歲的嚴先生出生時,因腋下莫名瘀青被檢查證實罹患血友病,上學時他不用參加升旗,體育課只能坐在一邊看同學打球,因為他患有血友病,父母擔心嚴先生出血,拔牙還特地找不會流血的醫師,沒想到不但血流不止還差點喪命。 血液中缺乏凝血因子 容易流血不止 嚴先生表示,他現在很感謝...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有近20%成人罹患代謝症候群,代謝症候群者未來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等三高慢性疾病風險為一般人2至6倍,且其相關疾病死亡率加總已勝過癌症,根據教育部統計,每3位學童就有1位過重或肥胖,除了成人慢性病問題,兒童肥胖狀況也不可輕忽。 簡易量腰方式 落實3...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