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雙側極重度聽損 人工電子耳重獲新聲

雙側極重度聽損 人工電子耳重獲新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電子耳手術費用貴 18歲以下兒童健保給付

面對雙側極重度聽損病人,唯一解決方式就是植入人工電子耳;馬偕紀念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林鴻清表示,電子耳是透過耳蝸的位置植入電極,再經由電流刺激後端的神經,讓病人可以重新聽見外界聲音,只要電子耳開頻後,病人就能透過聽力與語言復健課程,重新聽見聲音,並學習如何發音,但因電子耳手術屬於侵入性治療,費用昂貴,直到去年七月,健保署才開放對於18歲以下兒童健保給付人工電子耳手術,提供給需要的家庭。

馬偕人工電子耳家族 為家屬和病友解惑

為了幫助更多重度聽損病人,馬偕人工電子耳家族舉辦每年一次的大型聯誼活動,除了提供人工電子耳說明會,也安排志工服務,替家屬和病友解惑;馬偕人工電子耳家族會長李世雅感性提及,因為自己親身經歷過,完全明白當醫師宣布孩子聽不到時的晴天霹靂,了解手術與否的掙扎與糾結,但是也從馬偕醫護團隊得到許多關懷與幫助,於是希望能再去幫助其他的家長或病友。

女童天生聽損不氣餒 植入電子耳聽見世界

馬偕人工電子耳家族感恩會,今年特別邀請11歲的紋馨上台發表演說,其實紋馨是瓦登伯格氏症候群患者,一出生,就帶著藍眼珠及遺傳性聽力障礙,所幸阿嬤不放棄任何希望,積極帶著紋馨上語言治療課程、配戴助聽器,但效果都不佳,直到赴馬偕就診,醫師確診為雙側極重度聽損,經討論,給予當時1歲6個月的紋馨植入人工電子耳,也讓紋馨順利開始學習。

先天遺傳聽障 早期診斷才能介入治療

聽力障礙分為先天與後天因素導致,後天多和工作環境、老化造成,但先天遺傳造成的聽損程度不一,須早期診斷並配戴聽覺輔具等才是治療關鍵;林鴻清醫師表示,過去曾和雅文基金會合作,在馬偕推動新生兒聽力篩檢,經過多年努力,衛福部目前已全面補助台灣所有新生兒聽力篩檢,盼能找出更多先天性聽損兒,及早介入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01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健康存摺登錄人次已突破90萬人大關!為促進民眾與醫界合作運用,透過健康存摺的完整健康紀錄,讓民眾為自己的健康把關,健康存摺未來將新增兒童預防接種時間提醒、醫學影像檢視及下載等功能,同時納入自費健檢資料,以提升自我照顧的能力;健康存摺使用的便利性,連精打細算達人侯昌明都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了幫助更多弱勢家庭,讓認養的愛心延續,新北市家扶中心特別舉辦認養人相見歡活動,現場將近160位認養人及兒童參與,活動過程更特別安排認養人與認養童一起完成幸福五十卡的扶持卡,藉由互相描繪雙手,並黏貼上兩人合照的愛心上,打破過往只有書信的交流,也讓孩子們能當面感謝幫助他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罹患乾癬的婦人,停診近半年左右,近日就醫複診,半年前原只是輕微紅腫脫屑,如今卻發展成膿皰型乾癬,背部長滿膿皰,晚上根本無法入睡。收治該名患者的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皮膚科主任李婉若指出,冷熱交替的換季時節,因秋冬轉涼,日照減少,許多乾癬患者忍不住「這裡癢、那裡癢」病況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清正廉明,揚醫者風範;妙手回春,治百姓疾苦。」象徵醫師的專業與責任,還有保持視病如親的精神對病患。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特別在醫師節前夕舉辦了系列慶祝活動,鼓勵醫師們以專業、醫病溝通的態度,營造更良好的醫病關係品質。守護民眾健康 醫師矢志不渝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陳美惠院長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