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震驚!市售蜂蜜一滴真蜜都沒有?只有人工香料? 五招檢驗步驟,判斷有沒有喝到黑心蜜(一定要看!歡迎分享)

震驚!市售蜂蜜一滴真蜜都沒有?只有人工香料? 五招檢驗步驟,判斷有沒有喝到黑心蜜(一定要看!歡迎分享)

標籤上大刺刺寫著「蜂蜜」兩字的產品,在SGS採用同位素值和蛋白質含量等兩道關卡比對後發現,這非但不是百分之百純蜜,更誇張的是完全沒有任何一滴蜂蜜成分,而為求謹慎,我們委請化學系教授判讀,幾乎斷定這些蜂蜜,其實根本不含蜜。等於消費者喝下的是一堆糖水化合物,最可怕的是,抽樣三件產品,三件都不合格,不合格率100%,可見市面上到處充斥以人工香料、糖精製造,而不含天然蜂蜜的黑心蜜。

調和蜜沒蜜,而市售真蜜就真的「不純砍頭」嗎?《今周刊》更進一步到賣場挑選兩罐包裝精美,單價較高且標示「百分之百」天然蜂蜜,送交SGS檢驗,看看這到底是否真如業者所標示,全都是真蜜?但檢驗報告,竟也令人失望。

其中的「糖」成分有六成是人工轉化糖,也就是連買了所謂的純蜜喝下肚,都有可能攝入一堆非蜂蜜的物質。檢測蜂蜜多年的陳裕文就表示,多半摻假的蜂蜜都是以五比五、六比四等比例作調和,卻明目張膽地標榜是天然蜂蜜,除有欺騙之虞外,更傷及消費者健康。

蜂蜜的成分到底有沒有法規可管?答案竟是:政府僅對蜂蜜的等級定標準,並未規定蜜的合格成分。換言之,調和蜜並不違法,至於完全由糖和人工添加物調和成的黑心蜜,只怕也不在食品安全的管轄範圍了,拿上述三罐一滴蜜都沒有的調和蜜,和根本不純的純蜂蜜來說,都只能用標示與內容不符來究責,沒人去管有沒有添加什麼非法物質了。

香料、甜味劑對下一代的戕害是危機中的危機,奶粉、優酪乳裡的人工甘味劑,是免疫力下降、骨質疏鬆的主因;牙膏、芳香劑所含的人工香料,容易引發噁心、暈眩,甚至致癌。這也是為何高血壓、高血脂和血糖等三「高」是台灣人揮之不去的夢魘。

因為香甜而罹病的狀況更是嚴重。統計指出,台灣平均每三人就有一人是過敏體質,從一九九○到二○一○年的二十年間,過敏疾病發生率迅速攀升二十倍。而台北市國小學童氣喘發生率,也由七○年代的一.三%增為十五倍,二○○○年後達一九%。至於台灣的過動兒比率竟高達七至八%,也就是十二位台灣小孩,就有一位是過動兒。


五招教你快速辨別蜂蜜

震驚!市售蜂蜜一滴真蜜都沒有?只有人工香料? 五招檢驗步驟,判斷有沒有喝到黑心蜜(一定要看!歡迎分享)


1. 濃稠度、清澈度:手指放在瓶子後面,若看不清楚五指,表示為天然蜂蜜,反之五指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就是假蜜。或是用湯匙舀一匙往下倒,黏稠度越大,蜜絲拉得越長,則真蜜成分愈高,反之含水量高,拉絲會有斷裂的情況,則假蜜可能性高。

2. 結晶:天然的蜂蜜若放在冰箱一陣子,會產生自然的細緻乳白色結晶,而假蜜則不會有結晶產生。

3. 加水搖振:若加入一定比例的開水,蓋上蓋子快速的搖晃,若泡沫多且消失慢,顯示內含高度的蛋白質,可推測為天然蜂蜜;若泡沫少且很快地消失,則可能為假蜜。

4. 國產認證標章:最好選購經過國產蜂蜜認證的瓶裝蜂蜜,不要向來源不明的攤販購買,並且要注意標籤上的廠商標示,以及製造日期。

5.顯微鏡檢測:若家中有顯微鏡的讀者,不妨將蜂蜜拿到顯微鏡下便知真假。只要放大四百倍以上,應該就可以看到一粒粒的花粉顆粒,若有花粉顆粒則表示為真蜂蜜的比例高,若無花粉顆粒,則可以確定為假蜜。

 

原文出處: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92745-102191?page=1

歡迎分享~~~~~~~~~~~~

 

其他閱讀:

重要!飯後吃『它』,大量排出體內致癌物質,

可惜沒幾個人知道!(快來看看,歡迎分享)

點我看更多>>>>

http://www.life.com.tw/?app=view&no=160785

相關推薦

每天吃苦瓜、紅心芭樂就能降血糖?阿公、阿媽之間互相傳授的抗糖尿病心法,讓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聽得膽戰心驚,他強調,坊間或網路流傳的控制血糖秘方,多數是錯誤的,「糖友」需小心辨別,以免延誤病情,得不償失。坊間錯誤訊息不可信 洪建德主任歸納糖尿病友間流傳的控制血糖秘方,包括少吃飯、少量多餐、每天...

閱讀詳情 »

據《本草綱目》載,豆芽白美獨異,食後清心養身,具有“解酒毒、熱毒、利三焦”之功。 中醫典籍中,更將黃豆芽、綠豆芽分別列為益壽食物的第一名、第六名。 黃豆芽中特別是天冬氨酸大幅度增加,對減少人體內的乳酸堆積,消疲解乏有一定的效果。 豆芽的營養價值很高。比起發芽前的豆子,由於發...

閱讀詳情 »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睡前使用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習慣。 有誰沒有在酣然入睡之前的最後幾分鐘裡發送過文本短信或是查看過社交網絡信息呢? 雖然聽起來像是無害的樣子,但在實際上,經常性地在睡前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或其他任何電子設備會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有害的長期影響。 據美國科技博客GigaOm最...

閱讀詳情 »

纏足,又稱裹腳、纏小腳、裹小腳、紮腳(廣東),古代漢族女性的一種習俗。北宋已有纏足,具體始於何時何處不可考,惟認為宋朝人以女子小腳為美,北宋神宗元豐後是開始流行的時期,清末臺灣多數福佬女性仍皆纏足。清末民初,中國人開始認為纏足是陋習,此習俗遂逐漸消失。在廿世紀後期,在華人社會仍能看到一些上年紀的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