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青少年嗜睡 醫:睡眠充足仍嗜睡要當心

青少年嗜睡 醫:睡眠充足仍嗜睡要當心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唸國中的小蓉常常在白天打瞌睡,因而造成人際關係上和課業上的困擾,雖然嘗試提神飲料仍不見好轉。小蓉平常多於晚上9點入睡,明明早上起床時覺得精神不錯,卻會在課堂上睡著,這樣的狀況持續了半年,只好求助醫師的診治。成大醫院睡眠專科、小兒神經專科吳博銘醫師表示,在抽血並安排相關睡眠檢查後,診斷小蓉為中樞型嗜睡症,雖然覺得睡得好,但卻會在日間嗜睡,經使用藥物治療後狀況改善,小蓉也終能綻放笑容。

青少年嗜睡頗常見 11-30%青少年有睡眠障礙

青少年嗜睡的問題還頗為常見,約11-30%的青少年有著不同類型的睡眠障礙,包括與腦部有關的中樞型、與呼吸道有關的呼吸中止症等;嗜睡問題使得患者白天會表現出昏昏欲睡,警覺性也降低,生活上如課業表現下降,生活品質受損,長期下來還可能造成慢性心血管疾病機率上升。

吳博銘醫師指出,青少年嗜睡病因多樣,可透過醫師問診和睡眠日誌來釐清病因。首先必須了解的是睡眠時間是否足夠,若有長期睡眠不足,則需要了解患者睡眠環境是否適宜、是否有入睡的困難,以及社會心理狀態;若是症狀持續反覆,則需做常規睡眠檢查,進一步釐清是否有其他造成睡眠不足之原因。

小心「猝睡症」 有意外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種可能造成生命危險的「猝睡症」。吳博銘醫師表示,「猝睡症」雖只占青少年嗜睡問題的一小部分,但因患者的突然進入睡眠狀態,不僅會造成嚴重的生活困擾,甚至可能造成生命的危險,患者因睡著發生交通意外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0倍。而病患常常因日間嗜睡而被誤以為是好吃懶做,或也可能因猝倒被當成癲癇發作。

吳博銘醫師說,猝睡症的盛行率約每10萬人中有6-14人,據研究,病因與自體免疫的失調造成身體攻擊在大腦中負責維持清醒的神經元有關,使病人會不自主打瞌睡,以及肌肉無法使力的猝倒情形發生;也可能合併有俗稱「鬼壓床」的睡眠麻痺情形及入睡前/清醒時幻覺。

猝睡症主要分成2型:第一型合併有猝倒,第二型患者則無。猝睡症的診斷需睡眠實驗室的檢查,同時可用以鑑別睡眠呼吸障礙及其他睡眠問題;第一型的患者也可考慮測量腦脊髓液中的下視丘分泌素。目前猝睡症的治療,主要以藥物來控制日間嗜睡程度、預防猝倒,大多數病人可以改善生活品質,並預防意外發生。

吳博銘醫師提醒指出,如果青少年每天睡眠充足、時間達到8小時以上,但仍有日間嗜睡的情形並持續3個月以上,應就醫以排除相關疾患。

【延伸閱讀】

避開乾眼症「上班族警戒區」 還我清澈雙眸,拒絕成為糊矇族!

產後腰痠、漏尿!盆底肌作祟? HIFEM科技緩解不適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32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盈淑報導】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網路成癮納入正式診斷,我國衛生福利部也在2018年3月將網路遊戲障礙症視為行為成癮疾患,建議應積極治療。2018年9月國家衛生研究院公布,網路遊戲障礙症在臺灣的盛行率約3%,引發許多民眾關注,前來精神科診間尋求評估。長時間打遊戲 花大錢算成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現年70歲的邱先生,2個月前得知先前做的糞便潛血檢查呈現陽性反應,就醫檢查發現大腸長了三個息肉,其中一個為管狀腺瘤,甚至有癌變的跡象。收治邱先生的彰化醫院肝膽腸胃科楊智超主任建議,家人也應接受大腸鏡檢查,竟一家七口均驗出息肉。只有出嫁女兒健康 重鹹飲食恐是關鍵針對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盈淑報導】許多人都有經驗,在交通尖峰時段,斑馬線上的小綠人越跑越快,就要變成紅燈了,眾車蠢蠢欲動,正準備往前衝刺,卻還有位銀髮長者困在斑馬線中間緩步前進;又或是家中長輩,逐漸出現毛巾擰不乾,罐頭打不開,樓梯爬不動等,雖沒有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仍還是影響生活的品質,這些都可能是「肌少...

閱讀詳情 »

找到激痛點!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這樣解 身體某些特定部位用大拇指按壓時會特別疼痛,疼痛甚至轉移到別的部位,此症狀可能就是「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適康復健科診所院長陳建宏表示,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臨床表現症狀為身體局部肌肉出現緊繃、疼痛、甚至隆起,從中可以找到一至數個激痛點(trigger point),治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