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青少年第2劑BNT確定打了! 追加第3劑這6類族群優先

青少年第2劑BNT確定打了! 追加第3劑這6類族群優先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昨(28)日的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專家會議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9)日例行記者會,特別針對青少年施打第2劑疫苗,以及第3劑疫苗的時程進一步詳細說明。


青少年已接種第1劑BNT且無嚴重不良反應 可打第2劑


指揮中心表示,已接種第1劑BNT疫苗且無嚴重不良反應之12至17歲青少年族群,可接種第2劑BNT疫苗,2劑需要間隔12週以上。後續將由指揮中心與地方政府衛生局安排於校園接種。


指揮中心指出,ACIP會中經專家審慎檢視各國青少年族群COVID-19感染、傳播與重症風險、mRNA COVID-19疫苗(包括BNT及Moderna)接種策略、疫苗接種後心肌炎發生率與相關文獻,並分析國內青少年接種BNT疫苗後心肌炎發生率、個案病程與恢復情形,雖然mRNA疫苗接種後發生之心肌炎,可能與疫苗接種有關。


指揮中心強調,COVID-19病毒變異株持續於國際間流行,且農曆春節即將到來,為降低境外移入個案造成國內社區流行之風險,應積極提升各類對象第2劑接種率,提升群體免疫力,故建議12至17歲青少年完成2劑BNT疫苗接種。專家建議12至17歲青少年兩劑BNT疫苗間隔為12週以上。


青少年第2劑BNT確定打了! 追加第3劑這6類族群優先

▲指揮中心開放12至17歲的青少年施打第2劑BNT疫苗,同時提醒需間隔12週以上以及遵照醫師建議。(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6大族群優先追加第3劑 最快明年元旦可開打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第3劑加強針預計在明(2022)年1月1日開始相關施打時程,如符合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與工作者、醫護人員、防疫工作人員、第一線高感染風險工作人員及容易感染與疾病嚴重風險者等,符合公費接種對象「第9類」的條件,應於第2劑COVID-19疫苗接種6個月後,追加接種第3劑COVID-19疫苗。


其他滿18歲以上民眾可以評估自身感染風險以及接種意願,經醫師評估後接種第3劑COVID-19疫苗,最快於明(2022)年1月1日開始接種,並且盡可能拉高2劑疫苗覆蓋率。


同時,陳時中也強調,除非有嚴重不良反應或醫師判斷外,第3劑可打相同疫苗,或是混打都可以,但仍建議與第2劑相同。如需提早接種,可提前至5個月後接種。


青少年第2劑BNT確定打了! 追加第3劑這6類族群優先

▲針對高風險族群,指揮中心將於明年1月進行第3劑接種。(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陳時中補充說明,經過27、28兩日後現在第1劑接種率為77.07%,第2劑接種率是54.55%。而依照11月24日的統計顯示,75歲以上年長者的第1劑接種率為73%,顯示有部分長輩一直沒接種,陳時中語重心長地提出勸告。


陳時中分析,從新加坡的例子可以看出,未接種或只接種1劑的80歲以上長者,不論死亡或重症比例都比完整接種的人高出10倍以上。且另一個巨大的隱憂是,假若自己因注射疫苗而成為無症狀感染者,可能傳染給未打疫苗的人,問題更顯嚴重。同時他強調現在的疫苗充足,「打疫苗是預防,請符合資格者及早施打」。


青少年第2劑BNT確定打了! 追加第3劑這6類族群優先

▲從圖表可看出,未接種疫苗的80歲以上年長者,死亡率與重症率皆與完整接種者差了10倍以上。(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賈靜雯詮釋思覺失調獲金馬肯定 醫盼社會除偏見多包容
▸異常落髮高危險群別煩惱! 育髮注入增生療法創新突破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因新冠疫苗施打,讓許多人注意到,一旦發生頸動脈阻塞,後果不堪設想。頸動脈如同大腦血液源頭,一旦發生狹窄或阻塞,很可能半邊大腦很快就會缺氧,最嚴重恐導致半邊癱瘓、植物人、甚至是死亡。醫師提醒,如果有吸菸習慣、自體免疫力疾病、三高等危險因子,最好將生活壞習慣改掉,並記得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狐臭,在中醫的理論上,與「濕熱」體質有關。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師陳中奎表示,有狐臭的病人,通常是濕熱淤積,其中「濕」表示整個體質在排濕、或調控水的方面較差,另外也會伴隨腸胃功能不好,也就是「脾胃虛」,更容易「吸濕」,導致經常腹脹、食慾不振,或排便濕黏馬桶、排不乾淨,頭暈、容...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你身邊朋友明明看起來很健康,也常常運動,某一天卻聽到他中風、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甚至猝逝的消息嗎?醫師提醒,長期高血壓未控制,會造成心血管疾病及多重器官的威脅,像是腦中風、心臟衰竭、視網膜病變影響視力、腎功能異常,甚至需要洗腎的程度。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詩恩/台中報導】張先生是一名糖尿病患者,最近時常感到肛門不舒服,一開始只有悶悶脹脹的感覺,忍了2、3天後,竟然變得又腫又痛,連椅子都坐不住,他趕緊到長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檢查,才知道是「肛門瘻管膿瘍」在作怪。經新式肛門瘻管內視鏡微創手術後,目前已經恢復正常生活,只需要定期至門診追蹤。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